北京人艺|新演员 新剧场 新风气 冯远征详解《日出》传递的“绝对信号”( 二 )


北京人艺|新演员 新剧场 新风气 冯远征详解《日出》传递的“绝对信号”
文章插图
排练中,冯远征格外强调演员的台词,陈白露的那句“我回不去了,我是卖给这个地方了”,在开场和结尾的寓意都不同,原来的演员都会在开场时把这句话说得很沉重,但是这次他却要求演员淡淡地说,因为那个时候的陈白露活得很好,但到了结尾,同样还是这句话,表达的内涵却完全不同了。
光影为这版《日出》在舞台上营造了梦幻感与况味感,第二幕的舞台背景上一直有一条鱼在游,冯远征的解释是,“其实可能所有的人都生活在鱼缸里,很美丽但却游不出去,这是我的解读。而现代化的手段能帮助我更好地把人物内心以及命运用另一种方式展示出来。比如第一幕中提到霜,投影便会投射出一幅很美的霜的画面,然后会慢慢在不经意间变成雾,最后变成水一直流,预示着美好的东西转瞬即逝,用自然界的循环影射人的状态。”
北京人艺|新演员 新剧场 新风气 冯远征详解《日出》传递的“绝对信号”
文章插图
如果只把原有剧目搬过来演一演,曹禺剧场就失去了一部分价值和意义
新《日出》、新《雷雨》、新《原野》,曹禺剧场接连上演的三部开幕大戏中都有一个“新”字,这其中除了新导演、新演员外,更重要的是新解读。而这样的安排也隐约传递出一个信号——未来曹禺剧场和首都剧场在功能定位上的差异化。“其实就像任鸣院长所说的,首都剧场和曹禺剧场,一个是守正,一个是创新。一座全新的剧场应该朝怎样的方向走,把原来那些剧目搬过来演一演,也不是说不可以,但似乎缺了点什么。曹禺剧场拥有这么多具有科技含量的硬件设施,如果我们还在重复着过去,便失去了它的一部分价值和意义。未来,人艺会在这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北京人艺|新演员 新剧场 新风气 冯远征详解《日出》传递的“绝对信号”
文章插图
在冯远征看来,“人艺的家底虽然厚实,但除了经典性之外,创新同样是剧院的传统。北京人艺历史上就是一个具有开创包容和探索精神的剧院,创立之初老一辈提出的是要建立一座像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的剧院,但其实人艺并没有走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路,而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表演特色的路,形成了北京人艺演剧学派,这就是创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个小剧场话剧就诞生在北京人艺,那个时候先锋戏剧的代表剧目《野人》和《车站》也都诞生在这里。纵观北京人艺的历史,每到一个时期都会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举动。虽然在这些创举当中,我们并不是翻天覆地,但却可以一点一点往前迈,去突破自己。比如我们之前有《茶馆》《雷雨》《日出》,后来我们还有《天下第一楼》《狗儿爷涅槃》,而有了曹禺剧场这样一个硬件条件一流的新剧场,我们更应该延续这种创新精神。”
北京人艺|新演员 新剧场 新风气 冯远征详解《日出》传递的“绝对信号”
文章插图
未来三四年,将现有演员队从106人扩充至160人
作为第一个使用曹禺剧场的导演,升降推拉旋转等舞台机械,冯远征几乎一个都没用。最初的想法是先平稳地把戏演下来,而其实从《杜甫》到《日出》,他对舞台设计上的要求也都不离“简洁”二字。“舞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为表演服务的。《日出》的设计,我除了提出使用投影,就是希望舞台能通透起来,同时区分多个表演区,复杂的舞台机关一个都没用。”虽然舞台与首都剧场等大,但曹禺剧场阶梯式的观众席则营造了与首都剧场截然不同的观演体验。由于大部分观众能够很直接地俯视舞台台板,冯远征说,“所以今后我们要注意在进行舞美设计时对台板也要有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