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在群山之间,找到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位置( 三 )
文章插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开发
黄开发:我谈一点感想。《在群山之间》是《山中岁月》的增订版、升级版,从装帧设计到内容的编排都焕然一新。总的来说,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成熟、厚实的散文作品,或者说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带着鲜明的时代和个人风格。读这样一本书,我感觉很亲切。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跟陈涛很熟悉,他在现实生活中豪爽、做事风风火火,刚到北师大读硕士的时候,有一种阳光大男孩的感觉。现在通过这本书,看到陈涛的心理成长,这是我很愿意看到的。进入新世纪以来,纪实文学从报告文学到所谓的非虚构的过渡,非虚构特别强调“在场”,首先有作者“我”的参与,突出个人的主体性,这里有现代散文的传统。《在群山之间》有自己的风格,可以说是一种朴质、鲜活、感性的语言与质性相结合。陈涛对自己的创作有一种自觉追求,他在工作中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而思维方式进一步影响了他的文体风格。他是这样说的:我越来越不喜欢漂亮的、空洞的文章,我会看文章的核,看作者的思想、思维,看作者如何准确而不是一味堆砌词语来表达。前不久我刚读过《大地上的事情》。作者苇岸在《大地上的事情》自序中说:就我个人来说,我更倾向散文文字的简约、准确、生动、质性,我崇尚以最少的文字写巨大的文章。他在《我与梭罗》这篇文章中写到:“梭罗的文字是有机的,这是我喜爱他的著作的原因之一。我所说的文字的有机,主要是指在这样的著述中,文字本身仿佛是活的,富于质感和血温,思想不是直陈而是借助与之对应的自然事物进行表述,体现了精神世界人与万物原初的和谐统一。”我觉得可以用苇岸的概念评价陈涛的作品,也可以说陈涛的语言是有机的,是与行动密切相关的,它富有质感和温度,准确、生动、感性与质性相结合,有自己思考的一些地方。这些特点和他书写对象之间是很契合的。关于散文,有质胜和文胜之别。陈师道《后山诗话》里面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鲍照之诗,华而不弱。陶渊明之诗,切于事情,但不文耳。《在群山之间》可以说是文质彬彬,不过他还是更倾向于质,有自己的硬核,属于质胜之美。
03他来到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同样也在滋养他
文章插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孔令燕
孔令燕:《在群山之间》中有一篇叫《大地上的孩子》。这部书就是从大地上成长出来的文学之树,正像一棵大树,来自于这个土地,实实在在从土里长出来,不是从外部进入到这片土地上的。我们反复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生活就在那儿,这部书里所有的文字、感想、思想、思考,都是从这片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从内心慢慢长出来的。陈涛具备了真诚的力量,真诚、真实的情感力量。他写的东西是真实的,让你感受到鲜活的事物。我们跟作家交流很多,概括出来的写作原则——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群山之间》来源于生活,那些生活、那些人物自然地生长出来了,他描绘出来了。书里是活生生、饱满、鲜活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人,未来可以为艺术创作或者是电视剧拍摄提供参考。陈涛在书里反复写到,他在工作当中,慢慢把以前那种一下子就下结论,一下子就看到对与错的工作方式消解。我们在书里,能够看到基层公务员的艰难,要反复做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作为一名作家,他真正的慈悲就在这里,就是理解每一个人的不容易、艰难,站在每一个角色中体会事情。什么叫成长,在生活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人性是复杂的。文学写作者、讲述者,怎样在复杂中保持相对客观和中立。陈涛的立足点足够高,足够宽宏、慈悲。书里有句话特别打动我,“怎样让远方和远方的人们,跟他产生关系,这是作家该有的责任”。《在群山之间》解决了个体与现实的关系,解决了为谁写作的根本问题。对于陈涛个人来说,也是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春节$湖州图书馆将开展40余场春节送福活动
- |当代著名书法家姜军书法作品欣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郑兵$「诗歌欣赏」郑兵:那条河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海波东#斗破苍穹:云韵主题曲一出,拥抱结束,萧炎后悔在魔兽山脉当圣人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
- 童书书单
- 玫瑰|失业在家好久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