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蔡国强:每个故事里面都有我的家乡( 三 )


1995年 , 蔡国强去往美国 。 他到美国后的第一个项目 , 是在内达华州的核试验基地 , 引爆小型爆破装置炸出的那朵蘑菇云 。 这一作品 , 让蔡国强受到美国当代艺术圈的关注 。 2000年 , 他在纽约参与惠特尼美术馆的双年展 , 这个双年展之前只允许美国籍的艺术家参展 , 而正是从蔡国强起 , 也开始允许美国以外的艺术家参展 。 但真正使他在美国声名鹊起的 , 也许是2004年在马萨诸塞州当代美术馆(MASS MoCA)的大型个展 。 此后 , 他在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2006年) , 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个人回顾展(2008年) , 并被美国最大的艺术收藏机构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相中 , 作品被众多顶级博物馆收藏 , 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奖 , 成为在国际最具声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 。
蔡国强不只是与他长居近九年的日本和如今定居的美国社会有深入互动 , 他几乎去往每一个国家时 , 都会深入了解当地历史 , 并试图将艺术观念与其本土文化发生关联 , 蔡国强将这种行为称为“深入生活、发动群众” 。 在卡塔尔 , 他教当地志愿者在纸板上绘制出马、花、服饰等图案 , 最终由他将图案炸入画面中 。 在乌克兰 , 他进入深达1040米、长达1000多米的煤矿隧道 , 邀请当地受过现实主义训练的画家 , 和他一起给27位矿工绘制写生肖像 , 图片放大后 , 由本地志愿者们刻成纸模 , 最终由蔡国强布置火药引爆 。 与当地人的互动 , 并在创作中融入各国文化元素 , 也决定了蔡国强不是一个东方文化、中国符号的贩卖者 , 而是试图不断将他的艺术表达与不同文化交融的国际主义艺术家 。
2008年 , 美国《新闻周刊》在描述蔡国强时 , 称其为“某种意义上是全球化的化身” 。 在蔡国强的家乡泉州 , 最早到来的与全球化有关的名人 , 是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 。 当《中国新闻周刊》问到他的作品与故乡的关联时 , 蔡国强提到一则马可·波罗的故事:700多年前 , 马可·波罗来到中国 , 对忽必烈讲了无数故事 。 有一天 , 忽必烈问马可·波罗 , 你讲了这么多故事 , 为什么不讲讲你的家乡威尼斯?马可波罗回答:每个故事里面都有我的家乡 。
(实习生杨璐熙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