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风|有肉无骨,才是丑书!( 二 )


书风|有肉无骨,才是丑书!
文章插图

书法艺术中的”骨”与”肉”虽多指线条和字形风格,但也是书家内在情感和心理的一种技术表达,这些特征对作品的格调和气韵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历代书法品评中,书法艺术中的”骨”,是经常被提及的重要审美评价标准之一,并亦有”骨力””骨气”“骨格””骨法””筋骨”等等多种称谓。

纵观历代书论,对”骨力”的关注甚多,这也说明了”骨”在书法品评中的重要地位。许多书家认为,”骨”为”肉”之基础,“骨”的重要性要远超于”肉”。如唐代徐浩《论书》:“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
书风|有肉无骨,才是丑书!
文章插图

唐太宗亦在《论书》说:”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尔。”将唐代两大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概括为”颜筋柳骨”,以上言论足以说明了”筋骨”或”骨力”对于书法的重要性。然而,书法中”骨力”的表现却并不容易。清代杨宾在《大瓢偶笔》中提到:”书贵有骨,然骨存其人,非可强而致也:…若锺绍京、蔡京、赵松雪辈,书未尝不佳,而骨则微矣。此可与知者道,难与世人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