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三星堆,又“上新”了( 二 )


青铜其实是古人按照铜、锡一定比例冶铸出来的合金 , 刚制作出来的时候颜色多呈现暗黄色泽 , 古人称之为“吉金” 。
◆ ◆ ◆◆ ◆
有学者考证 ,
汉以前的文献中所说的“金” ,
往往也是指青铜 。
◆ ◆ ◆◆ ◆
可以想象 , 当年在三星堆遗址之上 , 高大人像手持一米多高的金杖 , 头戴硕大的面具 , 一旁有近3米高的大立人像 , 另一旁有高达近4米的神树 , 周边摆满了洁白的象牙、玉器 , 以及其他彩绘的青铜器 , 一片金玉灿烂 , 这是何等的壮观和神圣?
三星堆|三星堆,又“上新”了
本文图片



除了出土这棵青铜神树的3号祭祀坑 , 三星堆遗址4号祭祀坑也于近期发掘完毕 , 共出土1149件文物 , 其中包含了395片陶片 。
三星堆|三星堆,又“上新”了
本文图片

据了解 , 包括1986年发掘的两个祭祀坑 , 三星堆8个祭祀坑内 , 陶器总体稀少 , 且器型单一 。 仅1986年发掘的1号坑内 , 有几件尖底盏及其配套器座 。 除此之外 , 就是四号坑内最新发现的几件矮领瓮 , 其他的坑目前尚未见到集中出土陶器的情况 。
三星堆遗址4号坑发掘负责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许丹阳介绍 , 此次发掘中 , 4号坑出土的陶片以矮领瓮为主 。 “目前能够看到有四五件矮领瓮 。 它可能是盛装一些谷物或者酒水的盛储器物 , 应该是最早放入坑内的器物 。 ”陶器曾普遍作为日常用具 , 是我国考古发现最多的一类器物 。 不同于青铜器、金器等 , 陶器更容易破损 , 因此款式会更“时髦” , 每个时代甚至每个时间段 , 陶器的造型、制作工艺等都会发生变化 。 这些变化推演 , 就成为碳14技术之外 , 考古专家判断年代最为准确的一种方法 。
本次出土的矮领瓮 , 与遗址内其他地点发现的三足炊、高柄豆等陶器 , 同样反应了古蜀人的生活常态 。
三星堆|三星堆,又“上新”了
本文图片

三足炊的三足为长筒椭圆型、中空 , 底下放柴里面加水 , 托盘上面放食物 , 可蒸可煮 , 使用方便;高柄豆的功能跟现在的碗类似 , 但是它的柄长40公分 , 这是因为古蜀人没有桌椅 , 都是席地而坐 , 高柄豆的使用就是把桌具、餐具合二为一了;鸟头勺把则相当于如今汤匙的勺把 , 而陶器的纹饰也不一而足 , 有用绳子按压上去形成的“绳纹” , 有指甲掐出来的花纹 , 有时为了防止陶器开裂 , 古蜀人还会掺入石英砂等进行加固 。
三星堆|三星堆,又“上新”了
本文图片

4号坑发掘出土工作初步完成后 , 接下来考古队员将继续进行室内整理工作 。
4号祭祀坑共有6名考古发掘队员 , 分别负责发掘、记录、拍摄等多项工作 。 “95后”考古队员王瑞和同事向虹负责“采样” 。 通俗地说 , 采样就是为发掘出土的文物和样品进行采集并详细记录相关信息 , 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为他们打上专属标签——也就是为文物们颁发“身份证” 。
三星堆|三星堆,又“上新”了
本文图片

考古发掘中 , 出土文物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本身的意义 。 它们的出土地层、坐标、方向、名称、种类、编号、遗迹号……等等 , 诸多信息均富价值 , 都需留存 。
1986年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 , 可能用有机材料的绳子 , 挂满了装饰物 , 由于当年发掘条件的限制 , 没有把泥土以及文物间的位置关系采集起来 , 究竟这些挂饰是如何挂在神树上的 , 至今困扰着文物专家 , 造成修复无法继续下去 。 也因此 , 本次三星堆祭祀坑采样方法是“全部采集” , 这意味着发掘的填土也需要一一装袋归类 , 并做好标签登记 。 未来考古学家能够就这些编码 , 在头脑中还原出文物们出土时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