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想提升旅游商品创意?须先明白几个基本原则

为了旅游商品企业的生存也好,为了旅游商品创意提升也罢,必须搞懂旅游商品的一些基本原则。
貌似谁都懂的旅游商品,走对路,则获利颇丰;走错路,则会苦不堪言。回顾十几年来,各地重金打造的旅游商品区域品牌,某某“礼物”、某某“有礼”、某某“好礼”,每个品牌出生时莫不引人注目。政策支持,资金支持,领导支持,专家支招儿,可谓风光一时。然而热闹几年后,这些品牌中的绝大多数却奄奄一息或偃旗息鼓了。很多管理者、经营者到最后也没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但也有很多企业的特色商品,虽然在景区店门可罗雀,可在景区外的商业街、专营店、网络销售平台被旅游者追捧并热购,火得一塌糊涂。还有些企业生产的食品造型上没有任何直白的文化特点,包装没有直白的文化特色,却被旅游者大量购买,而且是旅游回去后,在网上买了再买。
实际上,不是旅游商品没有规律,而是旅游商品的规律不被一些管理者、经营者、专家所喜欢和接受。所以必须搞懂旅游商品的一些基本原则。
原则一:市场性
旅游商品市场性与非市场性的最大区别是:谁是第一。“顾客”第一是市场性,“自己”第一就是非市场性。旅游商品必须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而且“顾客”不仅仅只是掏钱买旅游商品的人,也包含掏钱人周围的一些群体,一些影响旅游者消费的人。旅游商品不能用“自己”的角度分析。“自己”喜不喜欢,“自己”想不想买都不是第一位。这里的“自己”不仅是真实的自己,还包括管理自己的管理者和能够影响自己决策的专家等。
原则二:商品自身属性
旅游商品包罗万象,只要旅游者购买的、实物的、可带走的、不用于再次销售的商品均是旅游商品。从世界范围来讲,销量巨大的旅游商品包括:大多数没有直白的文化特色的女士功能用品,如美妆护肤品、洗护用品等;基本没有直白的文化特色的装饰性兼功能性用品,如服装、鞋、帽等;老少皆宜,不分性别都爱买、没有直白文化特色的、毫无艺术性的旅游商品,如方便食品、休闲食品、水饮品、冲调品、佐餐调味品等。可以看出,旅游者购买的大多数商品首要关注的不是文化属性,首先看中的是旅游商品自身的属性。所有商品有其自身的属性,不是因为旅游者的购买改变了商品自身的属性,恰恰商品自身的属性才是引起旅游者购买的主要原因。
原则三:有限度的感性原则
旅游者的旅游购物是带有感性的理性行为,也就是有限度的感性行为。因为旅游者的旅游购物行为受到法律、道德、收入等理性因素制约。由于每个人对商品功能的认识不同,价格接受度不同,受购物场所的影响不同,受购物气氛刺激不同,受单位、家庭、社区等影响因素不同,导致购物感性程度不同。更何况旅游商品类别众多,使所有旅游商品无法用一个统一的分值评价表进行评判。应采取商品自身所属行业的专业人士+旅游商品其他有关专业人员的方式,进行多角度的评判。旅游商品开发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这一点,最难掌握的也是这一点。因为商品自身所属行业的专业人士容易找,设计、旅游专业人士也容易找,市场营销、管理专业人士也容易找,但既了解专业,又了解设计、还了解旅游,并且了解市场营销、管理的理念协调人非常难找。
原则四:创意性原则
旅游商品创意包括功能创意、口感创意、品种创意、造型创意等,而不仅仅是文化创意。况且,没有直白的文化创意的旅游商品恰恰是旅游商品的主流。体现当地特色的物产资源,又突出新功能、新口味、新品种的旅游商品非常容易受旅游者的青睐。旅游者很喜欢看文化创意产品,且会买一点文化创意旅游商品,但其销量无法与大量消费品类的旅游商品相比。有些特定主题的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在旅游购物中的占比远小于1%。经常出现一些媒体上说好、“专家”赞不绝口的文化创意旅游商品,或实际销量很小,或生命周期很短,或与投入相比收益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