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夜读丨最高的自律:话不言尽,虑不过多,欲不过纵

文/民生周刊
“有种品质可以让人在碌碌无为之辈中脱颖而出 , 不是天资 , 不是教养 , 而是自律 。 ”
生活中 , 自律的人 , 说话知深浅 , 欲望有节制 , 处事只求刚刚好 。 话不言尽 , 虑不过多 , 欲不过纵 , 便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 。
话不言尽
看过一个故事 。 一次 , 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 , 王安石不在 。 苏东坡看见桌上放着半稿《咏菊》诗 , 他不禁暗笑:老师一向下笔千言 , 而这首诗才写两句 , 不曾终韵 , 看来老师已是江郎才尽 。
【苏轼|夜读丨最高的自律:话不言尽,虑不过多,欲不过纵】读完“西风昨夜过园林 , 吹落黄花满地金”这两句诗后 , 苏东坡一时间内心澎湃 , 不吐不快 , 于是挥笔续写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 , 说与诗人仔细吟 。 ”写完 , 便离开了 。
王安石回来后 , 看到苏轼的字迹 , 心下笑道:他既然不晓得黄州菊花落瓣 , 且让他去看看 。
于是 , 王安石借故把苏东坡贬到黄州 。 一年后 , 适逢重阳节 , 苏东坡邀好友一道赏菊 , 待看到菊花架下满地铺金时 , 惊得目瞪口呆 , 半响无语 。
苏东坡认识到自己的肤浅 , 之后为乱改菊花诗的事 , 专门向王安石道歉 。
话不说尽 , 是对未知保持敬畏 , 是对生活保持谦逊 , 说话留余地 , 是一种修养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君子行事要果断敏捷 , 而言语 , 则务必要谨慎小心 。
所谓人情世故 , 一半都与说话有关 , 在话语中逞威风 , 最易惹出是非 。 话不言尽 , 留三分不点透 , 才能给他人留颜面 , 给自己留后路 。
虑不过多
“所有的不堪和烦恼 , 只是自己杯弓蛇影的自恋和自虐而已 , 所有的担心和疑虑 , 全是自己的原因 。 ”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 才华横溢、浪漫多情 , 却是典型的“想太多” 。 她总会因为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 , 而胡思乱想很久;因为别人无意中的一个动作 , 而影响一整天的心情 。
一回 , 黛玉无意中听到袭人与宝玉的对话 。
袭人问:“身上带的东西 , 都送给别人了?”宝玉回答说:“是啊 , 都给他们了 。 ”
黛玉一听 , 以为自己送给宝玉的香囊也被他送了人 , 顿时非常生气 。 她对宝玉质问道:“我给你的荷包 , 你也给他们了?你再想要我的东西 , 我也不给了 。 ”
不等宝玉解释 , 她又气又恼 , 赌气将宝玉之前劳烦她制作的香袋给剪了 。
本是误会一场 , 却让黛玉恼羞成怒 , 心情坏到了极点 。
想太多 , 心会累 , 人会倦 。
《新唐书》里有句话说:“世上本无事 , 庸人自扰之 。 ”有的时候 , 心累、身倦、人疲惫 , 都是因为想太多 。 无端的猜想 , 往往就是自寻烦恼 。
一个人最大的内耗 , 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 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反复琢磨 。 勤思固然能让人自省 , 让人明理 , 但过度考虑 , 只会让人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 。
卸下那些不必要的负担和纠缠 , 挣脱心灵的羁绊 , 才能以洒脱的心态 , 向前奔赴 。
欲不过纵
在阿尔及尔地区有一种猴子 , 非常喜欢偷吃大米 。 于是 , 当地农民根据猴子的特性 , 研发出一种捕捉猴子的巧妙办法 。
他们把一个葫芦型的瓶子挂在大树上 , 并在里面装满猴子最爱吃的大米 。 这种瓶子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 , 猴子的爪子刚好能伸进去 , 但当它们抓满一把大米后 , 爪子就拿不出来了 。
直到农民过来抓获它们的时候 , 它们还是蹲在原地 , 手里紧紧地抓着一把大米 。 农民利用猴子贪婪的天性 , 一抓一个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