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四十一载风雨征程,珠海中行与珠海经济特区共成长

【服务|四十一载风雨征程,珠海中行与珠海经济特区共成长】回首共和国创建之初 , 毛泽东同志号召 , “一张白纸 , 没有负担 , 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 , 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 ”
1980年 , 珠海经济特区的诞生正是基于一张“一穷二白”的经济版图上 , 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 肩负着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的使命 。 41年来 , 珠海从一个落后的南海渔村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的海滨城市 , 从一处边陲交通末梢蜕变成全国唯一与港澳陆路相连的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
陪伴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 , 珠海中行也从最初一个仅有几十名员工、存款余额仅人民币70万元的办事处 , 发展成为如今拥有900余名员工、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均超500亿元 , 机构网点分布合理、各项设施完善 , 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
1984年 , 邓小平同志赴珠海视察 , 在了解到珠海特区短短三年多来取得的成就后 , 欣然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 。 ”言简意赅的题词 , 大大提振了海内外人士对珠海经济特区发展的信心 , 珠海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
改革开放 , 珠海先行 , 金融创新同行 。 1984年 , 原珠海中行信用卡筹备组成员周炳志前往香港探亲 , 与哥哥喝茶时看到的一幕 , 让周炳志十分好奇“喝完茶 , 他们结账时拿个卡出来一刷就搞定了 , 我觉得很好奇 , 就问这是什么?他说是信用卡 。 ”回到珠海 , 周炳志把信用卡的宣传资料交给行长 , 大胆建议引入信用卡 。 次年 , 一张长85.6毫米、宽53.98毫米的卡片横空出世 , 它就是中国内地发行的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 , 开创非现金支付新纪元 。
服务|四十一载风雨征程,珠海中行与珠海经济特区共成长
文章图片

风劲正是扬帆时 。 1987年 , 珠海中行及其所属三家支行推出国内第一台ATM机服务设备 , “全国第一台ATM机就放在我们行本部的营业厅 , 每天开放10小时 。 尽管不像现在ATM机那样普及且拥有多元化的功能 , 这台机器是当时珠海银行业为数不多的自动化电子设备 , 一经安装就引起了轰动效应 , 不仅前来围观的人络绎不绝 , 还吸引了江门中行等兄弟行的同事前来观摩学习 。 ”当时负责维护和调试的珠海中行老员工朱卫明说 。
服务|四十一载风雨征程,珠海中行与珠海经济特区共成长
文章图片

创新永不止步 。 1991年 , 珠海中行在珠海经济特区率先实现电脑联网“三通”(通存、通汇、通兑)服务 , 在该行本部建成了珠海同业间规模最大的电脑中心 , 开发了储蓄存款、单位存款、信用卡业务及综合会计系统 , 其中 , 单位存款的“三通”服务为全国首发 。 “三通”服务的开通 , 意味着各网点每台电脑终端均能综合处理各种业务 , 做到一处开户 , 全市中行“三通” , 大大提升了客户办理业务的安全性、便捷性 。
服务|四十一载风雨征程,珠海中行与珠海经济特区共成长
文章图片

41年来 , 珠海中行不断引领珠海银行业“新形象”:从境内第一张信用卡到境内首台ATM机 , 从珠海第一个通存通兑到第一个电话银行、网上银行 , 从全国首笔跨境银团贷款再到港珠澳大桥主桥项目贷款唯一牵头银行 , 一系列创新的背后 , 凝聚着数代中行人奋勇前行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