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赏|白露:人生朝露,书画千秋( 三 )


书画|鉴赏|白露:人生朝露,书画千秋
文章图片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称得上“诗书画印”四绝 。此处有赵氏书画精品 , 不用赘言 。古代文人天然就是诗人 。赵的元朱文 , 对后世影响极大 。《鹊华秋色图》作于元贞元年(1295) , 是回到故乡时为好友周密所作 。这年 , 赵任满济南路总管府事 , 奉旨进京 , 后称病辞官回乡 。此作所描绘的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的秋景 。画境清旷恬淡 , 展现出悠闲自然的田园风味 。采用平远构图 , 以多种色彩调合渲染 , 虚实相生 , 富有节奏感 。画的左方 , 可见山羊四五只 , 低头觅食 , 几处简陋茅舍 , 水边数叶轻舟 , 渔叟在安静地干活 。时值金秋 , 一片宁静 , 有的树叶已脱落了 , 有的赤黄相间 。村人对这些“美景”浑然不觉 , 只埋头于日常生计 。由此可见 , 心境不同 , 所见不同 , 所感更不同 。老赵作为宋室帝胄 , 长期来饱受诟病 , 被认为是缺少气节 , 实质上他的自我认知并非如后世所想 。《鹊华秋色图》正是在向那些对南宋忠心耿耿而隐居不仕的人传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
书画|鉴赏|白露:人生朝露,书画千秋
文章图片
元鲜于枢 《醉时歌等唐人诗十二首》
与赵孟頫书风最接近的当数鲜于枢 , 一个地道的北京人 。他比赵孟頫小两岁 , 私交甚笃 。赵曾评:“尝与伯机同学草书 , 伯机过余远甚 , 极力追之而不能及 。”由此可以看出对鲜于枢的肯定 。鲜于枢书风有豪放之气 。这首《醉时歌》更见性情 , 笔法果断奔放、大起大落、瞬息万变 。看似洋洋洒洒 , 实际上每一笔都内含骨力 。通篇虽然力道十足 , 却有明快的节奏感 , 时而古朴厚重 , 时而飘逸洒脱 , 时而若断若连 , 时而一泻千里 。顺势生发之中 , 呈现其中的多姿神采 , 精妙处在于浑然天成 。
董其昌和赵孟頫称得上“欢喜冤家” , 一生都在较劲 。董自己说:“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 , 第少生耳 。而子昂之熟 , 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 , 惟不能多书 , 以此让吴兴一筹 。与赵文敏较 , 各有短长 。行间茂密 , 千字一同 , 吾不如赵 。若临仿历代 , 赵得其十一 , 吾得其十七 。又赵书因熟得俗态 , 吾书因生得秀色 。赵书无弗作意 , 吾书往往率意 。当吾作意 , 赵书亦输一筹 , 第作意者少耳 。”到了晚年 , 董其昌认识到赵有不可及之处:“余年十八学晋人书 , 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 。今老矣 , 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赵的一生 , 始终存在压抑感 , 董其昌的大半生时间 , 皆春风得意 。由此可以看出 , 对一个书家要做到全面认知 , 可能会经历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 。对于大家尚且如此 , 更何况一般人?
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册》共八开 , 堪称精品力作 , 乃董氏于庚申(1620)八、九月间作于书画船 , 泛舟松江、苏州、京口途中所见秋景 , 历时二十余天 。此册页画面秋意浓郁 , 可窥空灵恬静之美 。虽着笔无多 , 廖廖数笔 , 设色古雅秀润 , 画面通透明净 , 清光一片 。画中峻拔的山石 , 深邃的溪谷 , 弥漫的烟雾 , 各呈其态 , 手法多变 , 或草木葱茂、烟雨迷蒙 , 或沙汀芦荻、远岫横亘 , 或江天楼阁、彩舟竞发 , 无疑是董其昌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最佳注脚 。董其昌在册页中多次题“仿某某” , 这和董的其它作品类似 , 虽说如此 , 其实都是自我挥运 。董其昌的师古主张常见 , 诸如“作画不从摹古入 , 必堕恶道” , “画家以天地为师 , 其次山川为师 , 其次以古人为师” , 可见董其昌通过这种方式实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