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频|孙频:所有的生长都来自暗处|文学生长·自我更新( 二 )
所以我觉得这个过程可以叫成长 , 叫成熟 , 也可以叫启蒙 , 叫寻找 。 寻找自己的本性 , 寻找自己到底是谁 。 既是寻找 , 那多数时候其实都是在暗处的 , 在别人看不见的寂静角落里 , 也许还为自己打着一盏灯笼 , 所以我说我更愿意把这个过程称为是一种秘密地生长 。
【孙频|孙频:所有的生长都来自暗处|文学生长·自我更新】
本文图片
在我最早开始写作的时候 , 就是如此 , 凭借着生活和命运赋予的一点底色 , 凭借着幼稚而强烈的表达欲望 , 感性要远远多于理性 。 写着写着也就渐渐写出了一个模式或叫风格 , 风格的出现让一个写作者有了一定的辨识度 , 在一堆文字里容易跳出来 , 但也容易给写作者带来厌倦感 。 我想 , 根本原因还是因为 , 文学艺术在本质上就是需要不断创新的 , 它不是临摹字帖 , 可以一遍一遍地临摹下来 , 一遍比一遍神似就好 , 它需要的其实还是一种内在的独一无二的生命力 。 有时候觉得文学有一种悲悯众生的功能 , 好的文学作品的产生与是否处在文化中心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 就是在一个最偏僻的角落里 , 因为一种最蓬勃最独特的生命力 , 也会产生出好的文学作品 。 这种文学生命力 , 是在各种因素之下凝聚而成的一种精神 , 比如由一个人的出身、性格、悟性 , 所读的书 , 所经历的大事 , 对这个世界的敏感程度和认知程度等等汇聚而成 。
这种成长的艰辛和漫长还在于 , 你得不断地打破那个已经成形的自己 。 首先 , 这种打破自己的内在需求也不是随时都会出现的 , 它其实就是一些生长的节点 , 只有生长到一定程度才会自然出现 , 除了前面说到的对自我重复的本能厌倦 , 还有文学批评和讨论所引发的自我反省 。 在这样的生长节点上 , 写作难免会变得迟疑停滞或者充满自我怀疑 , 这也就是所谓的写作瓶颈期 。 其实 , 趟过几个这样的节点之后 , 一个写作者就能感受到那种内在力量积蓄的过程 。 其次 , 这种对自我的打破必然是艰难的 。 打破自己之所以艰难 , 是因为 , 形成一样东西本身就不容易 , 总会有于心不忍或不舍得的感觉 。 人要是轻车熟路地掌握了某种技能便总会习惯性地炫耀一下 , 因为这是别人不会的 , 打破则意味着你要把这项好不容易掌握的技能丢掉 , 重新学习别的 , 不断的打破也意味着你走在一条永无尽头的路上 , 可能永远达到不了终点 。 再次 , 在打破自己之后 , 能否找到一个新的合适的肉身是不可知的 , 或许等你在经过一番摸索和实验后找到了自己新的肉身 , 却又被批评说 , 还不如你原来的肉身好看 。 于是你又重新陷入迷茫 。 而事实上 , 人性中最美好最有力量的一面 , 就是对于未知领域 , 对神秘美好 , 对于磅礴浩渺的精神世界的探求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一个作家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一个宇航员对太空的探索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孙频作品
李敬泽老师在《作为哪吒的文学》一文中曾这样说过:“我觉得 , 文学应该是哪吒 。 《西游记》里有孙悟空大闹天宫 , 那是革别人的命 , 很好 , 而另一方面 , 哪吒 , 这个童子这个少年是革自己的命 , 他抛却已有的一切 , 走出他的庙宇和城邦 , 进入广阔原野 , 越过种种界限 , 获得一个新的心 。 他脱胎换骨 , 然后在原野中 , 摘一枝荷花 , 或随手摘一枝别的什么植物 , 就以此作为自己的身体、获得一个新的身体 。 我想 , 这应该就是新的、投入这个时代伟大变革的文学 。 ”抛却已有的一切 , 脱胎换骨 , 以一枝荷花或别的什么植物作为新的肉身 , 这是创新的艰难 , 也是创新的浪漫所在 , 而以荷花做肉身的轻盈和破除法度 , 本身就有几分涅槃之美 。
- 巴菲特&所有的经历,都是智慧
- 莫言#刘禹锡参观朋友新住所,写下一首诗,充满趣味而又真诚
- 高考|2022年女兵征集工作开始,报名条件有所调整,想当兵的女生可别错过
- 信息|白岳凝烟:清代墨范典型作品
- 梦岩叔|因为跑步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勇敢模样,依然可以为你疯狂
- 梨园|故人故居故事|梨园一曲、听松风处——闻名沪上的梨园公所
- 字句|《敕勒歌》的译笔
- 首饰&珍珠中的劳斯莱斯,珍贵到一颗难求,因为产量稀少所以难得一见
- 秦国玲#奎文区18所学校、幼儿园获批成立“孔子学堂”
- 中秋!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 没有豪放豁达, 有的只是悲情和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