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物奖|“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国货是中国方案的基础 | 方案( 二 )


中国14亿人口的生活方式是什么?这是我们国货需要知道的。我们今后的国货要代表中国人的发展,代表14亿人的需求,这是不变的。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一定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真正学习传统精神,而不是传统符号,不然我们会走到死胡同里面去的。
2.国货应该是现代文明,而不是“巧夺天工”
中国人崇尚“巧夺天工”,一个师父带着几个徒弟,将一个产品做得又精又好,巧夺天工。但这样的东西谁家能有?我们要让国货被国人大规模使用,而不是“慈禧”“杨贵妃”这样的几个人使用。
一个农民工,进厂三天就成熟练工。因为生产系统决定了,一个产品几十个零件、几百道工序,农民工只做其中一道工序,不知道后面的工序,但是他在这一道工序上严格按照标准做,最后能成就一件好产品,这才是现代文明,不是巧夺天工。
这意味着必须要有标准,也就是事前干预。事前干预意味着我想好了:我拿出来的东西能不能解决中国大众的问题?能不能解决中国持续发展的问题?能不能解决中国自己产权的问题?能不能解决中国真正的富强?这是工业革命的结果。
【 金物奖|“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国货是中国方案的基础 | 方案】设计什么?设计很复杂,比如一个杯子在工厂叫做产品,到商场叫做商品,到老百姓家里叫做用品,扔垃圾箱叫废品,所以设计要能制造、能流通、能使用、能回收。
那设计要有什么样的功夫?现在大家往往追求销售额、利润,这样的话中国发展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想明白制造的“制”是什么,为了中国大多数人,让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金物奖|“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国货是中国方案的基础 | 方案
文章插图
1.国货不能只靠改良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为什么不强?哪儿不强?因为这个“制”是人家的,我们只是造,我们只是造得多、造得便宜了。
10年前我们到海尔调研,跟张瑞敏对话,我问了一句话,再过30年、50年,你们海尔还做冰箱、洗衣机、空调吗?张瑞敏马上反应过来了,他说别看我什么都有了,我最大的苦恼,是拿不出颠覆性的产品,未来会是什么产品?难道还要从外国引进?
大家看看,凡是给我们引进的,我们大都保持在引进、改良的水平上;凡是不给我们引进的,我们反而能做得很好,能够拿到世界上比一比。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中国人并不笨,中国人有智慧。但我们靠引进,引进以后我们脑子懒了。用创新、创造取代引进、改良,这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金物奖|“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国货是中国方案的基础 | 方案
文章插图
2.国货应该“转型”,而不是“转产”
1981年,我到德国参观奔驰生产线,每个生产线流水线工位、车间主任办公室、标准办公室、会计室都有一个黄种人。这是丰田的“三年计划”,它从1979年开始,每年派出各个岗位上的100人前往奔驰学习,三年300人。他们深入了系统的每一个细节,所以他们回去后,丰田一下子起来了。
对比我们呢?我们从晚清开始派留学,但派的都是少数的精英、专家教授,学习到的也只有知识,没有结构,没有系统。现在我们开始重视了,我们要转型。上世纪末就开始提转型,昨天做麦克风,今天做机器人,这是转型吗?这是转产,没转型。
转型是转什么?转结构、转系统、转观念。
咱们所说的设计还是以外观为主,所以在中国时尚就等于是设计。不是说不要时尚,时尚在设计这个学科里面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而我们把它当做大旗。什么叫时尚?短命的叫时尚,不短命能叫做时尚吗?设计是为了短命吗?我们大家都在追求时尚,因为时尚好卖,一卖就能挣钱,所以中国讲爆品,那中国就富强了?绝对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