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网络文学进入“共建”时代要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

ip#网络文学进入“共建”时代要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
文章插图

在浙江乌镇举行的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开幕现场。(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只恒文 摄)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只恒文

《大江东去》《浩荡》《复兴之路》《大国重工》《传国功匠》《流金时代》《扬帆1980》……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展馆内,集中展示着中国网络文学的耀眼成就。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耦合的东风,以数字化符码生存形态实现了大众文艺新的博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奇观。我们需要梳理现状,总结经验——中国网络文学为什么‘能’?我们还需要推动网络文学主流化、经典化——让网络文学更‘行’。要做到这两点,网络文学必须认真解答好时代命题。”网络文学评论家马季说。
9月2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时代网络内容创新高端论坛在乌镇举行,邀请各行业代表,深入交流探讨网络优质内容创新创作现状与前景,为积极构建健康、有序、多元的网络空间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这次论坛上,知名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表示,“网络文学的发展源于数字时代的内容创新,是社会发展、新媒体进步的产物。创新的内容、多样化的题材更加吸引读者阅读,同时网络的共享特性更容易让中国故事被外国读者看到。”
ip#网络文学进入“共建”时代要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
文章插图

唐家三少

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写作现场,人人机会平等,不同思维的碰撞,不同观点的交锋,成为激发他人灵感的火种。江苏省三江学院网络文学院副院长、网络作家赖尔从2003年开始创作,已出版长篇小说40余部,不少作品有版权出海、影视改编,其中有“抗战”主题的爱国主义作品还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他们开设的专业是中国大学当中第一个建设网络文学编辑与写作方向的,每届都有两百余名学生,《创意写作与网络文学》课程多次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类的奖项,成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她认为,网络文学的IP改编,正从可视化走向沉浸感,从虚拟走向现实。
ip#网络文学进入“共建”时代要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
文章插图

周 丽(笔名“赖尔”)在会场

赖尔将网络文学的改编形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文本表达→视觉呈现→沉浸体验。“现在的用户,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线上产品了。用户要读故事,听故事,看故事,还要玩儿故事——这个玩儿,还得自己是主角,实实在在体验一遍,才更加带感。于是,便有了线下火爆的剧本杀,有了密室逃脱,有了主题公园。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与线下实体进行深度的融合和绑定,IP改编形式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贴近大众和人民生活。”赖尔说。
ip#网络文学进入“共建”时代要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
文章插图

马季在会场(主办单位供图)

网络文学写作在今天已经进入作家与读者“共建”的时代,在这样情景下,“文”能否继续“载道”?马季的回答是肯定的,只不过其形态发生了变化。民间的声音逐渐由边缘进入主流,他强调,网络文学被称之为读者的文学,但不能以失去作家的主体性为代价,以空间换时间的创作道路注定是走不远的,市场的法则趋利避害,也难免伤及自身,文学终究有自己的法度。
当下,网络文学以其巨大的体量,以及被大量改编成影视、动漫、游戏等其他艺术形式,证明自己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不仅在国内拥有5亿以上的读者群体,而且在海外传播中初露锋芒,引人注目。在全球大众文艺花样翻新的圈粉过程中,IP这个概念其实并不新鲜,但在中国网络文学的赋能之下,打通了现实与虚拟的屏障,创立了一个更具时代象征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