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吉光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 据说吉光裘入水不濡 。 而吉光片羽就是吉光身上的一片毛 , 常用来喻指残存的艺术珍品 。
此次长沙博物馆展出的湖南考古出土陶瓷特展正是以此为题 。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今年适逢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和湖南田野考古事业70年 ,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长沙博物馆携手 , 推出了“吉光片羽——湖南考古出土陶瓷特展” , 联合湖南省内11家文博单位 , 共展出展品420余件(套) , 跨越时间长达近两万年 。
作为长沙博物馆湖湘文明特展系列的重要展览 , 此次展览也是博物馆与考古所合作的范例 。
展出展品大多为陶瓷残片 。 而这些残片背后 , 是更真实动人的历史 。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策展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张兴国导览中
策展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张兴国介绍 , 从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前一直持续到现在 , 湖南陶瓷史几乎从未间断 。 而观众在此次展览中看到的不仅是这些陶瓷碎片 , 其实更能窥见湖南先民的社会生活与步履征程 。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最早的陶器起源地之一
谈起湖南陶瓷 , 大家很容易想到长沙窑 。 作为唐朝的“天下第一窑”的窑口 , 被考古学家称为千年前的世界工厂 。 而在长沙窑之前 , 湖南陶瓷已经走过了万余年 。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在序厅中展出的一块古陶片 , 是本次展览的第一件展品 。 这块古陶片来自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 , 距今约1.8-1.7万年 , 是目前出土的中国最早陶片之一 。 由玉蟾岩遗址多件陶片修复而成的一件陶釜 , 目前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 是目前中国最早的具有完整形态的陶器之一 。
与陶片一起发现的 , 还有世界最早的古栽培水稻 , 以及可能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石器和骨器 。 这也表明 , 湖南地区的史前先民开始驯化野生稻 , 进行人工栽培水稻 。 陶器解决了稻米的存放与炊煮问题 , 进一步促使定居生活成为可能 。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展览现场
在第一单元“化泥为器”中 , 展示了制陶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 陶罐、陶盘、陶釜、陶簋、陶碗、陶钵...各式各样的陶器 , 不仅是先民们智慧的体现 , 还展示了他们高超的审美 。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在距今约7800-6300年前 , 一种装饰繁缛的白陶在湖南广为流行 。 白陶上的纹饰 , 既有对生活日常的具象表达 , 也有天马行空的抽象创作 。 抽象如八角星纹 , 分布均匀 , 构图具有美学原理 , 单元纹饰衔接紧密 , 很少有重叠、错位的现象 。 而凤鸟、兽面与太阳等典型纹样成为后来反复表现的母题 , 掀起了史前中国的第一次艺术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