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三 )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 釉色青绿 , 内底篦划多角星纹 。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青瓷罐 , 东汉-三国(25—280年) , 益阳故城遗址J6出土 ,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由此 , 作为率先掌握成熟青瓷烧制技术的地区之一 , 湘江下游出现了多个东汉青瓷窑址 。 青竹寺窑、百梅窑、石门矶窑等...这些窑址规模不大 , 分布分散 , 为后来岳州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从岳州窑到长沙窑
晋唐时期 , 湖南陶瓷迎来了高光时刻 。
在第三单元“红焰轻花——晋唐陶瓷业高光时刻的双峰巨塔”中 , 展示了晋唐时期湘江下游两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窑口——以青瓷著称的岳州窑和以彩瓷著称的长沙窑 。 前者成为南朝宫廷青睐的贡品 , 后者随海上丝绸之路享誉海内外 。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展览现场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匣钵
在长沙窑行销海外之前 , 岳州青瓷已经在行业享有盛名 。 陆羽曾在《茶经》对岳州青瓷茶具极为推崇 , 认为可与越瓷媲美 。
“岳州窑”是湘江下游汉唐时期所有烧制青瓷为主的窑场的概称 。 东晋时期 , 岳州窑开始应用匣钵 , 极大提高了瓷器的产量和质量 , 釉色青翠、胎釉结合好的精品瓷器由此走进了南朝宫廷 。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印有“太官”碗底的残片 , 也证明了岳州窑作为皇家用瓷的身份 。 “太官”款目前仅见于岳州窑遗址和南京建康城区 。 东晋、南朝史书中常载“太官”与皇帝、后妃、重臣的供御、饮食、致祭等活动有关 。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因为南朝佛教兴旺 , 象征佛教的莲花类纹样成为岳州窑青瓷的常用装饰 。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随葬用的青瓷俑 , 神态各异
隋唐时期 , 岳州窑生产的茶碗和随葬用的青瓷俑类受到市场欢迎 。 直到中晚唐时期 , 岳州窑的市场地位被逐渐兴起的长沙窑所取代 。 而岳州窑的点彩装饰技法后来在长沙窑中发扬光大 , 成为长沙窑彩釉装饰的源头之一 。
长沙窑的制瓷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 , 安史之乱后因北方窑业移民的加入 , 长沙窑得以融合南北制瓷工艺 。 张兴国介绍 , 除了来自岳州窑的青瓷传统 , 长沙窑的制瓷工艺还吸收了北方尤其是河南唐三彩和白瓷工艺 。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一别行千里”方块露底碗
陶瓷|残片背后 是湖南陶瓷万年发展史
本文图片

用“美酒”碗喝美酒
“工匠们融合了唐三彩的釉彩工艺和南方青瓷传统的褐彩装饰 , 把诗文、绘画、书法等多种装饰形式 , 施加于青釉和乳浊白釉之上 , 形成了独特的高温釉上彩瓷 , 打破了唐朝前期‘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 。 ”
长沙窑以装饰新颖、物美价廉的彩瓷赢得了海内外市场的青睐 。 在距今约1200年前 , 湖南长沙窑因为先进的工艺和规模化的生产 , 一跃成为中国当时出口瓷最大的基地 , 也成为九世纪全球规模最大的彩瓷和外贸瓷生产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