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屯$知青生活往事:当年知青姐姐送的那个帆布挎包,至今他还保留着( 二 )


虽然是农闲,生产队长也要带领社员们找一些零活干,比如修修路、修修农具啥的,平整一下坡地,搞一些农田基本建设,反正是天天有干不完的事情。偶有刮风下雨,张书记还要组织社员们开会学习,传达一下上级的政策和要求。但农闲毕竟是农闲,看着天天出工劳动,实质上就是磨洋工,晚出早归不说,一天连半天的活也干不了。
劳动强度不大了,再加上大半年的磨练,杨梅香和夏小琴收工回家就帮着张德生的母亲做饭,烧火洗碗的事情根本就不用张德生的母亲动手了。自从秋收结束后,张秀梅和张秀华也帮着干家务了,像推磨、挑水、劈柴这样的家务活,基本就不用张明亮(张德生的父亲)动手了。
每天吃过晚饭,杨梅香和夏小琴就把张德生叫到她们居住的房子内,教他读书认字,教他算数写字。因为五凤屯没有学校,张秀梅、张秀华姐俩都没读过书,张秀玲在邻村小学读到二年级就辍学回家了。因为去邻村学校要翻过五凤山,还要过一道河沟,道路远不说还不好走,五凤屯的孩子很少有去读书的。
看张德生挺聪明的,一天能记住十几个字,杨梅香就建议让张书记送张德生去学校读书,接受正规教育。张书记也有这个打算,可一想到雨季和冰雪天道路太难走,张书记心里也打怵。好在张秀玲把一二年级的课本都保留着,杨梅香和夏小琴商量了一下,决定依照课本,认认真真教张德生读书。
五凤屯$知青生活往事:当年知青姐姐送的那个帆布挎包,至今他还保留着
文章插图
刘孔喜老师知青油画作品图片
只要有时间,杨梅香和夏小琴就教张德生学习,张秀梅和张秀华也跟着一起学,从汉语拼音到阿拉伯数字,全部依照课本上的内容,一点一点往前推进,只一个冬季,一年级的课程全部结束了,每次出题测试,张德生都能得九十分以上,张秀梅和张秀华也能得八九十分。
春节过后,张书记把屯子里该读书的孩子都叫到他家,让杨梅香教孩子们读书学习,也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从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开始,他还跑到邻村学校,找来了一到五年级学生用过的课本。
转眼就到了一九七二年的春天,上海女知青在五凤屯教孩子读书学习的事情不光受到了公社的表扬,还受到了县里的表扬。张书记和队长商量了一下,就不让杨梅香参加生产劳动了,让她脱产专心教孩子们学习,晚饭后还组织农民学习识字,不管岁数大小,谁来都欢迎。后来张书记家来的人太多,站都站不开了,张书记就把队部的那两间房子腾出来,让社员们去那里学习。在杨梅香和夏小琴的努力下,五凤屯成了全县文盲最少的村子。
1973年的秋天,夏小琴被招聘到公社,到公社驻地的中心小学当了一名老师。公社书记原本点了杨梅香的名,可五凤屯的乡亲们都不让杨梅香走,张书记只好带着夏小琴去了公社中心小学。
通过四年多的认真学习,张德生已经达到了小学毕业的水平,张书记还专门带着张德生到公社中心小学和五年级的学生一起参加了语文算术两科考试,他的成绩竟名列前茅。
按理说,张德生该到学校读初中了,可附近村子的学校都没有初中部,公社离五凤屯二十八里路,去上学实在是不方便,张书记也没办法让儿子去学校读书,只好让杨梅香继续在家教张德生初中课程。
1975年春天,杨梅香被招聘到县教育部门任职,是干部编制,张书记不好再挽留了,他也不好意思耽误人家的前程。杨梅香离开五凤屯的前一天,她问张德生:“德生弟弟,你长大了想干什么?”“知青姐姐,我长大了想娶一个像你这么漂亮的媳妇,咱屯子里的人都说你是最漂的知青姐姐。”张德生说完,眼泪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