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新时代如何弘扬黄河精神?文艺界共聚研讨力推佳作

文艺界|新时代如何弘扬黄河精神?文艺界共聚研讨力推佳作
文章图片

“在激流中前进——中国美术馆藏黄河题材美术精品展”现场 杜洋 摄
中新网北京10月9日电 (采访人员 应妮)“在激流中前进——中国美术馆藏黄河题材美术精品展”研讨会8日在京举行 。 会议邀请了来自文学界、美术界、音乐界、摄影界的专家和学者共同研讨 , 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弘扬黄河精神、为黄河精神注入新元素 。
8日闭幕的中国美术馆藏黄河题材美术精品展是“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 , 也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 , 展览分3个篇章 , 展出了馆藏的104位艺术家创作的131件以“黄河”为主题和题材的经典作品 。
文艺界|新时代如何弘扬黄河精神?文艺界共聚研讨力推佳作
文章图片

研讨会现场 杜洋 摄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 ,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 , 几代文艺工作者都创作出了以黄河为主题的经典文艺作品 , 并形成清晰的脉络 。 黄河哺育着人民 , 人民也保卫着黄河 , 黄河逐渐成为新中国文艺中的一个经典图像 。 在这一过程中 , “黄河精神”的概念逐步被构建出来 , 文艺发展也在表现“黄河精神”的过程中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 与此同时 , 黄河形象从空间视域和地域研究中跳脱出来 , 进入更为广阔的理论研究领域当中 。
在他看来 , “黄河精神”由两部分构成 , 一部分是黄河自身形成的自然之美 。 这种美 , 既有旖旎之秀美 , 也有磅礴之壮美 。 另一部分是由治理黄河的中华儿女创造的 。 黄河宁 , 天下平 。 一代代炎黄子孙在赞叹、敬畏黄河的同时 , 与黄河共生共进 。 这迸发出了强大的创造力 , 也丰富了黄河精神的内涵 。
文艺界|新时代如何弘扬黄河精神?文艺界共聚研讨力推佳作
文章图片

【文艺界|新时代如何弘扬黄河精神?文艺界共聚研讨力推佳作】“在激流中前进——中国美术馆藏黄河题材美术精品展”现场 杜洋 摄
吴为山说 , 黄河精神孕育了无数经典作品 , 如抗日战争爆发以后 , 唤醒中华民族英勇抗争斗志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如描绘“万里黄河第一坝”、歌颂新中国建设事业的《黄河清》;如营造出中华民族饱经忧患的深沉情感的《黄河初醒》《爷爷的河》;如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开拓精神和勇气的《在激流中前进》《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如刻画冒着敌人的炮火不断前进、昭示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力量雕塑作品《聂耳》……名作力作不胜枚举 。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形成了一个相互呼应的强大气场 , 这种呼应饱含着民族的血脉 , 共同奏响了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旋律 。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 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说 , “我是一个诗人 , 在中国古典诗歌里 , 如果说哪一条河流被中国诗人写得最多的 , 那就是黄河 。 ”
他说 , 《黄河大合唱》是光未然在担架上构想的 , 1938年他受伤被担架抬着经过黄河时 , 听到黄河的涛声就想到 , 中华民族在当时面临着外敌入侵 , 如何能唤起全民族的抗战激情来奋起抗 。 这首经典的长诗 , 在去延安的路上酝酿 , 最后是在延安完成的 。 最后被谱成曲成为激发全民族抗战的经典大合唱 。
吉狄马加坦言 , 现在我们如何来表现黄河 , 对所有作家、诗人、艺术家都是一个考验 。 因为前面已经有无数的经典 , 很多伟大的作家、诗人和艺术家的作品几乎已经成为一种范式 , 成为中华民族积累的重要精神财富 , 所以今天更要创新地表现这一经典意向 。 “今天中华民族正在进行伟大复兴的时候 , 我们刚刚取得了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 如何在新的时代为黄河精神注入新元素 , 是今天的文艺工作者重要责任和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