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不自信有问题吗?再自信一点儿真的好吗( 二 )


同学们对这一点进行自我评分 , 平均分通常也会超过50分 。
作为个体 , 当决策因偏见而出现偏差 , 你可能会为这个决策付出很大的代价 。 当我们集体出现判断偏差的时候 , 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 很多人注意到 , 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过程中 , 群体性自信难辞其咎 。 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大衰退是由一系列极其独特的情况造成的 , 其中许多都与太自信密不可分 。 首先是那些大量买入抵押支持债券的投资人、银行和主权财富基金 。 之所以愿意购买这类债券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了解这些债券的价值 。 回过头来看 , 他们确实自信过头了 。 要不是对自己判断的准确性太自信 , 这些投资人就不会对购买次贷产品那么感兴趣了 。
问题|不自信有问题吗?再自信一点儿真的好吗
文章图片

电影《奔腾年代》(2003)剧照 。
当时的情况是 , 投资市场对抵押支持债券的需求非常旺盛 , 有偿付能力的贷款人签署的正常按揭产品根本就不够卖 。 热情的掮客们下决心要给投资者提供他们想要的 , 被隐晦地称为抵押贷款市场“创新”产品的业务应运而生——“无收入、无资产贷款” , 专为那些没有收入、没有工作也没有资产的人准备 。 紧接着就出现了“谎言贷款” , 掮客们建议借贷者谎称自己有工作、有收入 , 或者有资产、具备偿还能力以骗取贷款 。 抵押贷款中介在广告中称他们的贷款审批流程非常简便 , 免去了烦琐的贷款人收入核实的过程 。 你是个工作不稳定、年收入不稳定的小演员吗?没问题 , 我们有为你量身定制的抵押贷款产品 。
试问一个经常接不到活的演员该如何偿付100万美元的抵押贷款呢?许多这样的贷款是以期末整付的形式偿付的:还款金额一开始很低 ,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大幅增加 。 如果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 偿付贷款并不是问题:(1)你的收入将来会有显著的增长;(2)房价持续增长 , 你可以在一年或两年之后申请另外一份“谎言贷款”来偿付这次的贷款 。 但到了2007年 , 我们发现 , 贷款人至少错估了其中一个条件 。 这一年 , 连新申请成功的抵押贷款的第一笔还款都付不起的贷款者数量持续增加 。 这时投资者才开始怀疑 , 在存在大量“无收入、无资产贷款”的情况下 , 他们用来估计违约率的风险评估模型也许并不能准确地预测出违约风险 。
全世界的投资人在购买抵押支持债券时都以为自己了解贷款人违约的风险 。 违约是任何贷款或债券业务最大的风险 。 因此 , 发放给信用有问题的人的信用卡利息要比美国国债的利息高得多 。 要想让信用卡业务赚钱 , 银行就必须向那些能还款且能付得起利息的人收取足够的利息 , 以填补违约者造成的亏空 。
如果不是因为有太自信的抵押支持债券投资人的存在 , 也许就不会有“无收入、无资产贷款”、“无收入、无工作、无资产贷款” , 以及“谎言贷款”的出现 , 就不会出现期末整付还款计划 。 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放弃酒吧服务员、建筑工人、舞蹈演员的工作而投身抵押贷款中介行业 。 持续高涨的房价把一些本来很理性的人吸引到了炒房大军当中 。 所谓炒房 , 就是买下一所房子 , 给它漆上一层油漆、铺上一层草皮 , 托管期限结束后 , 就很快转手卖掉它 。 传单发放者、电视节目和其他那些希望靠出售房产、炒房或者发起抵押贷款的方式赚快钱的人也找不到宣传和提供服务的机会 。 要不是存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抵押支持债券市场 , 就可能不会出现全球房地产泡沫 。
到底是什么催生了抵押支持债券的需求呢?归根结底是过于相信不准确的风险评估模型 。 从银行的表现来看 , 它们似乎相信自己的业务体系中有违约风险的抵押贷款比例不超过5% 。 这个比例与根据过去几十年来的抵押贷款和借贷者违约情况而勾勒出来的情况基本一致 。 说句公道话 , 我认为根据可靠的数据做出此类预测是极其重要的 。 投资者将高额的赌注(合计数万亿美元)投给银行 , 就是在赌银行的风险评估模型是准确的 。 但银行高估了这些风险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 因为它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它们如此依赖的历史数据中并没有包含“无收入、无工作、无资产贷款”和与其类似的次级抵押贷款业务 。 那些所谓的低风险抵押组合贷款产品的违约率超过了50% ,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债券的投资回报远低于预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