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浅谈:官窑瓷器特征

窑 , 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 , 供御捡退在当时俗称"官窑" 。 严格地来讲狭义的"官窑瓷"又分为两种:1、御窑瓷2、官窑瓷
由于两种瓷器均由"官家"督造和采办 , 所以对民间而言 , 统称为官窑瓷 。 但就管理而言 , 则有非常大的区别 。
官窑|浅谈:官窑瓷器特征
本文图片

官窑 , 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 , 供御捡退在当时俗称"官窑“ 。 官窑 , 毛公洞第一(今 江苏扬州一带) 。 南宋官窑瓷器沿袭北宋风格 , 规整对称 , 宫廷气势 , 高雅大气 , 一丝不苟 。 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 , 手感沉重 , 胎土呈深黑褐色 , 后称”紫口铁足“ 。 釉面沉重幽亮 , 釉厚如堆脂 , 温润如玉 。 釉面多层反复细刮 , 釉光下沉而不刺眼 , 纹理布局规则有致 , 造型庄重大方 。 另外”肉腐留骨“(露胎处象死人骨头 , 俗称”骨董“)也是那时所造 。 我们今天所称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瓷器 , 其实 , 历史上仅指南宋时期烧造的瓷器 , 后世再无此称呼 。
所谓御窑瓷 , 是指专供皇家使用的瓷器 , 在器型、纹饰上均有严格的礼仪规定 , 等级森严 , 错用或擅用均为重罪 。
官窑|浅谈:官窑瓷器特征
本文图片

御窑瓷在严格的等级规范下 , 作为皇家专用的瓷器 , 其下细分为:
1、皇家瓷:比如:清雍正的“正黄瓷” , 就是皇家专用色彩 , 仅皇帝和太子可以使用 。 纹样方面 , 皇帝所用为五爪金龙;亲王则只能用四爪行龙;且称为蟒(清代仅有“一诏二封”的恭亲王奕?一人享受过赐用正黄和五爪金龙的待遇) , 凡此种种 , 得以成系统流传至今的 , 首推“同治皇帝大婚瓷” 。
2、王府瓷:型制设彩依例专烧 , 供包括亲王在内的其他皇室成员使用 。 文物中著名的“乐道堂瓷”即是王府瓷中的典范之作 。
3、一品宫瓷:普天之下 , 莫非王土 , 率土之滨 , 莫非王臣 。 多作帝王赏赐之用 。 早期的宫瓷题材多取自官服上的补服元素 , 比如武一品的麒麟 , 文一品的仙鹤等 。
值得一提的是:民窑瓷用龙多将爪藏于云水之中而不现 , 可以说是一种皇家礼制与民俗的相互妥协 。
官窑 官窑瓷器选料精细 , 用料考究 , 胎质细腻 , 胎色呈紫黑色 , 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 , 故有“紫口铁足”之称 。 官窑瓷器釉厚如凝脂 , 釉面莹润如玉 , 光泽柔和 。 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 。 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 。 它无精美的雕饰以哗众 , 也无艳彩涂绘以媚人 , 唯以古朴庄重的造型、莹润如玉的釉色、鳞鳞如波的纹片协同紫口铁足之美 , 形成了和谐优美、神完气足的艺术珍品 。
好的瓷器数量少 , 而且藏家只入不出 , 现在市场的趋势是观望清三代以后的皇家瓷器 , 从中寻找好的东西 , 价位适中 , 但前景不可估量 。 几百年来 , 成千上万的中国艺术品、文玩品“流走”海外 , 此中既有正常文化往来、文化贸易 , 亦有烧杀抢掠之下流失之珍宝 。 上世纪90年代起 , 国力增强、民间资本积累使中国人踏上海外寻宝之旅 。
官窑|浅谈:官窑瓷器特征
本文图片

如今 , 这股资本驱使下的“热情”已燃遍全球 , 近年来拍卖场上中国古董艺术品屡创天价就是明证 。 据相关统计 , 1996年之前 , 海外回流文物还不超过国内文物拍品总数的20% , 而目前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40%左右 , 百万级以上的艺术品 , 目前海外回流的拍品则要占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