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失眠患者服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各种治疗失眠的药物 , 采用了所有能够打听到的促进睡眠的方法 , 但是到头来还是在失眠-安眠药-失败挫折中循环往复 。
之所以说安眠药治不好失眠 , 是因为失眠主要与患者的心理紊乱有关 。失眠的人往往过分关注睡眠 , 害怕失眠,“欲速则不达”,患了“失眠恐怖症” 。
很多失眠患者吃了安眠药5分钟就睡着了,那其实并不是安眠药的功劳,因为5分钟的时间,安眠药刚到达胃中,还没有开始发挥作用 。安眠药此时发挥的所谓“作用”,不过是“心理的安慰剂”罢了 。
对于失眠的人来说,“越怕睡不着,越睡不着” 。许多人在失眠的夜晚有这样的体会:“为失眠而忧虑恐惧对人造成的伤害远超过失眠本身” 。除了少数由于身体疾病造成的失眠,绝大多数是属于心因性失眠 。他们不需要吃药 , 只需解开心结即可 。齐主任遇到的失眠者大多有这样的特点:性格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固执、犹豫不决、焦虑 。对偶尔几次失眠造成的头痛、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总是感到忧心忡忡 。他们每天上班都是无精打采,一到晚上,总是想方设法地让自己“今天什么也别想 , 一定要睡个好觉!”可往往事与愿违 。他们过分关注失眠 , 越关注越紧张越失眠,越失眠越关注越紧张 , 形成了恶性循环 。
有意思的是,失眠的人,反倒是对睡眠最关注的人 。他们似乎把生活的激情和意义,完全的转移到对身体的关注,对睡眠的关注上 。当他们忘了睡眠这回事,把自身的兴奋点转移 , 投注到外部世界时 , 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所以,很多失眠患者在家里 , 在自己的床上睡不着,反而在齐主任的治疗室里呼呼大睡 。
在我看来,这些人首先得改变心态,不要把睡眠看得过度重要 , 养成“偶尔失眠无碍”的观念 。抱怨睡眠不好的人往往自认为自己睡得太少,其实并不少,这种类型的失眠患者有一个专业的医学名词,叫做“睡眠认知障碍”(即,周围的人发现他在睡眠,甚至有时睡得很沉 , 发出轻轻地鼾声,但是一旦醒来他却极力否认刚才发生的一切,声称自己并没有睡眠,这是“睡眠缺失感”作怪的结果) 。
【安眠药不能根治失眠】专家曾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反证来说明一般人的睡眠时间是够的 。科学证明,人如果一夜不睡,3天会精神崩溃 , 5天就会死亡,可有的人声称自己好多年都没怎么睡觉,可是他思维仍很正常,所以他的失眠问题并不是他想象得那么严重 。
很多人并不需要那么多睡眠,但观念告诉他必须睡多久身体才能如何如何,结果花很多时间辗转在床上等待睡眠“姗姗迟来”,心里的懊丧自不必说 , 睡眠的质量也因情绪的干扰而降低 。自己跟睡眠“干”上了!如果我们敢于假定自己只需要5个小时的睡眠,那么你睡了6小时,你会感觉精神抖擞 。如果假定自己需要8小时睡眠,只睡了6小时,你就会感觉萎靡不振 。
人类对睡眠的需求有很大的个体特异性 。一个短睡眠的人和一个长睡眠的人结婚,那么,他们的睡眠总是不能同步,短睡眠的人往往会认为自己失眠 , 长睡眠的人也许会认为自己嗜睡 , 其实他们都是正常的 。
同时,由于环境和心理压力的不良影响,几乎每个人都出现过失眠的症状 。齐主任告诉我,自述有失眠症状3个月到半年以内者,都属于暂时性的,而非病态 。比如 , 您今晚有事情要做,或有娱乐消遣 , 您可以通晚或连续几夜不眠 。等到这些应激事件一停止,您对睡眠的需要就是自然的,迫切的和补偿性的 。我们每个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都会遇到应激事件,尤其是遇到了生离死别的不幸,这时我们出现偶尔的失眠,就“更加”是正常的了 。
- 打鼾睡不好别吃安眠药
- 四种情况千万不能洗澡
- 恪守七原则 安眠药不失灵
- 对抗失眠 安眠药要善用
- 长期服安眠药会影响避孕效果
- 养生常识 豆浆不能作为婴儿主食
- 哪7种人不宜服用安眠药
- 安眠药和避孕药别一起吃
- 不同的安眠药治疗不同的失眠症
- 冬季摔伤后不能随便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