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乍起 , 早晨起来,会感到丝丝凉意,老话说 , 春捂秋冻,秋季温度降低了,不及时添加衣服,一下添太多衣服都会遭至感冒烦恼 。“秋冻”的限度在哪里呢?
适时增减衣物是必要的,只是不可骤然添衣,穿衣以感觉凉而不寒为宜 。这样有助于身体适应冷空气,增加秋冬耐寒能力 。初秋时期暑热尚未退尽 , 过多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 , 出汗着风 , 反而更容易感冒 。
“捂肚脐”——拒绝露脐装,盖被不如穿衣
初秋的天气,早晚凉,白天暖,没有夏天的汗流浃背,也没有冬天的寒风瑟瑟 , 爱美的女性自然不会放过如此秀身材的好时机,于是,露脐装还是街上一景 。
肚脐归属任经,对女性而言,私密重要的器官都归这里管,风寒入侵会诱发痛经等妇科疾病 。晚上睡觉喜欢蹬被子的人就别指着被子护肚脐了 , 还是穿上睡衣更保险 。
提醒:肚脐着凉就容易拉肚子
腹壁脂肪层对维持腹腔内脏器的正常温度起重要作用,而肚脐部是腹壁的薄弱部位,缺少脂肪覆盖;肚脐位于腹部中心,又恰是小肠及腹腔神经丛的位置所在,对冷热刺激较为敏感 。肚脐着凉轻则肠管痉挛,腹部隐痛,重则内环境紊乱 , 导致肠炎腹泻 。
“捂后背”——凉席赶紧撤走
入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 , 阴气渐长,只有聚足阳气 , 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冬天就不怕寒邪侵袭了 。
后背上的督脉有温阳的作用,因此,养护阳气就要让后背暖一暖 。睡觉还铺凉席的赶紧撤下来 。
提醒:后背受冻易燥咳
现在不少家庭还垫着席子睡觉,但是最近温度比较低,尤其是夜晚,不少市民睡觉时后背直接与凉席接触 , 容易损伤沿后背巡行的督脉的阳气,对于呼吸系统不好的市民,易诱发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患,尤其是咳嗽可能会发展成为燥咳,因此建议凉席上铺一层床单,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最好撤掉凉席 。
“捂双脚”——穿凉鞋要穿袜,睡觉不妨也穿袜
“头对风 , 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头部适宜保持相对低温,而足部应注意保暖 。脚上有很多穴位,如足三阳经的起点 , 掌管着肝脾肾等重要器官,受风着凉自然会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工作 。
热水泡脚、入秋不再穿凉鞋都是暖脚的好习惯 。还不舍得脱去凉鞋的人,一定要穿上袜子再穿凉鞋 。手脚冰凉及体弱的人,不妨晚上穿双薄袜子入睡 。秋天皮肤干 , 脚跟容易裂,洗脚后穿上袜子睡,还有很好的保湿效果 。
提醒:双脚受冻身体抵抗力下降
俗话说,“脚冷冷全身” , 脚部若受冻 , 身体抵抗力易下降 , 病邪便“有机可乘” 。足部受冻,可反射性地引起相关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对于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包括足底在内的双脚更要时时保暖 。不少市民觉得冬季才适合用热水泡脚,其实秋凉时节也适合在睡前用热水泡脚 , 容易使足部气血顺畅,预防寒气侵袭 。
初秋之时应“设四防”
NO.1.防秋燥
入秋时节,因湿度降低而出现秋燥,而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部分是肺部 。中医认为肺是娇脏,喜润恶燥,然而燥邪最易犯肺,伤津耗液,使人发生鼻干咽燥、声哑干咳、大便干结等所谓的“秋燥症” 。据了解,秋燥易伤人肺气 , 极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 。
因此,为防燥邪为患,秋季宜多吃生津增液的食物,比如芝麻、梨、藕、香蕉、苹果、银耳、百合、柿子、橄榄以及鸭肉、猪肺、龟、鳖、蜂蜜、蔬菜等以润燥养肺 , 凡辛热麻辣、煎烤熏炸等食物 , 宜少吃或不吃 。中医有清热润肺之法,可用麦冬30克、菊花15克 ,煎水代茶饮用 。
- 生活小常识 羽绒服该要如何保养
- 女生第一次见公婆 哪些事情不要做
- 生活小常识 脑卒中后要看痴呆门诊
- 第一次见公婆要注意什么 必知10大注意事项
- 10种小病不容小觑 否则要了你的命
- 婆媳关系不好要怎么处理啊
- 有三句话影响婆媳关系 聪明媳妇一定不要说
- 婆媳相处要注意什么 婆媳相处技巧揭秘
- 婆媳相处要学会说漂亮话
- 生活中的这些小事要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