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画好梅兰竹菊,一通百通!( 四 )


梅兰竹|画好梅兰竹菊,一通百通!
文章图片
写竹 , 是中国画笔墨形态及结构技法最为讲究的品类之一 。笔墨结构因竹而殊 , 笔笔见功夫 , 枝枝叶叶讲理法 。墨竹兴起很早 , 张退公《墨竹记》云:“夫墨竹 , 肇自明皇 , 后传肖悦 , 因观竹影而得意 , 故写墨君 。”又传五代西蜀李夫人月夜映窗描竹影 。竹之物 , 生长结构特征与其他植物完全不同 , 其形质非草非木 , 不藤不蔓 , 枝叶挺劲 , 气节凌空 , 况写竹更重其精神寓意 。我们先辈文人画家 , 以极高的才智观竹、友竹 , 寓意于竹 , 寄情于笔墨 , 追其神 , 写其形影 , 终于得到了竹之物、心与表现形式三者最佳契合的艺术语言笔墨结构 。在清代 , 王概等所编著的《芥子园花传》中 , “竹谱”和“青在堂画竹浅说” , 可作为写竹之参照 。
梅兰竹|画好梅兰竹菊,一通百通!
文章图片
中国画中画竹之法有二:一是以线双勾法 , 工笔画多用 , 写意画亦有之 , 谓之“画竹”;二是以线并加没骨 , 以墨为主的画法 , 谓之“写竹” , 也叫“墨竹” 。写竹之要素仅举“立竿”“勾节”“写枝”“撇叶”耳 。说是简单 , 其难在一笔一形 , 笔笔间含结构生运 , 现墨君精神 。“青在堂画竹浅说”云:“画竹必先立竿”那么 , 我们练竹子亦应从立竿开始 。竹竿 , 一笔成一节 , 节节而为之 , 则一竿立也 。竹子品种很多 , 过去入画之竹多为岗竹类 , 竿较细 , 关节处较突出 , 也就是节较明显 , 节的长短为中部长、根梢逐短 。作竿的起笔古今有变 , 过去由上向下画 , 明清以来 , 多见由下向上写 , 以得势为宜 , 行笔平画 , 两边圆正 , 全竿留空节 , 笔气不断 , 意、势贯穿 , 关节处可弯可错 , “弯节不弯竿” 。切忌一根竹竿成一条均匀的圆弧线 , 而失掉自然动态 , 僵硬而无弹性 , 即失竹之刚柔之质;失物性 , 亦失画意 。习竹者常见此大病 , 实不可取 。论写竹笔法 , 执笔要正 , 指握笔杆上端 , 利用笔杆的长度 , 增加挥洒幅度 , 发挥自由度、力度和竹竿的弹性 。写竹者各具特长:吴镇竿枝圆厚挺劲;石涛刚柔并济 , 舞动风雨;郑板桥挺拔刚直 , 凌空晴姿 , 不禁风雨 。写竹主竿用笔中锋圆挺 , 笔线中心的笔锋 , 却由于起、收的笔法 , 将笔画的中心线呈拉长了的“S”形 , 这便使一节竹竿有了动态弹性 , 节节连贯 , 竹竿就有了筋骨 。具此要领 , 竿成大半 。其他所需、所忌 , 画谱、画论中各有详述 , 不多赘说 。
梅兰竹|画好梅兰竹菊,一通百通!
文章图片
凡画竹 , 画面的总体效果上 , 竹子和兰一样 , 也是以叶子的表现为主 。所以必须要画好竹叶 , 首先不能把竹叶画的像柳叶、苇叶 。写竹叶 , 笔法如楷书一撇 , 所以叫“撇叶” 。撇叶笔墨要饱满 , 用力靠臂和腕 , 不能用手指扒拉 。入笔藏锋 , 按下即叶肚出 , 方可同时提笔 , 收锋回到原起点上空 , 一竹叶即可完成 , 随即往第二叶落笔 。笔法 , 还要体会竹叶健力的感觉 。竹子的长短 , 可因人风格而异 。画兰竹强调中锋用笔 。否则很难画出那种健力挺韧 。画到一定程度 , 自会有变化 。画兰 , 凤眼的三笔不要同出一点而势却交汇于一点上;而竹叶有一个核心点 , 起笔都在经过核心点 , 一般一组竹叶着笔也不能直接交在这个核心点上 。第一笔是竹叶子的长势 , 决定主势 , 收锋然后回到原来的起笔点上空 , 第二笔即由次点出发 , 第二笔收锋后也如前及时回到原起点上面 , 依次完成这一组叶的组合为止 , 这就是一组叶的单元笔墨结构 。与此类推 。因为叶子有很多单元结构组合 , 一枝竹 , 成块成片的竹叶根据竹枝的长势和风或雨的动态 , 由单元结构依照不等边“品”字排列组构而成 , 不遵循这一点就会乱 , 没有法度 。画树叶的攒三聚五也是如此 。笔墨要有单元结构 , 在此基础上再组合长大的结构 。中国画的随意性都是建立严格的规范之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