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关于秋天的34首诗词,勾起了无数人的乡土情怀( 三 )


[兰兮评:8] “夜秋霜”,别扭。一二句以秋菊为引,而思故乡。三四句语意断裂,亦不知所云。按此期要求,亦非咏物诗也。
[冷眼看花评:8]看见菊花也能忆故乡,真服了作者,天底下万物皆故乡。
[一笑了了学评:8]生涩。夜,多余。没有白天下霜的。2是咏怀诗的写法。纤人,小人。九花,菊花。玉液,美酒。九花和玉液没关系,3、4两句之间也没有关系。对咏物诗还有待了解。
[逍遥白评:8]起句“夜秋霜”三个名词连用不多见。“纤人”并不专属女人,用在这里不是很贴切。“九花”、“玉液”连用稍觉堆叠和卖弄。整首诗不似咏物,怀人思乡的成分似乎更多些。
9、枫叶
文/野草
又是霜天过九州,寒烟做客小山头。
谁人识得西风面,吹落红云满地秋。
[种瓜人评:9]寒烟这个意象不是最佳,转合二句不错,吹落红云是指枫叶红了,像天上的红云被吹落下来一样。
[兰兮评:9]一二句铺陈,三四句如异军突起,西风吹落叶,静中有动,淡中有色。以“红云”喻指枫叶略觉不适,“霜天”、“寒烟”皆萧条之色也。
[冷眼看花评:9]我怀疑作者不是在写枫叶。
[一笑了了学评:9]一气呵成。全景--特写--全景。枫叶满地,拟为红云满地,想象力丰富。
[逍遥白评:9]首句似乎是个病句,“天”本无足,如何能“过”?从概念的外延看,“天”是大于“九州”的,用“覆”字尚可,用“过”字就不太妥当了。转句应是受了朱熹“等闲识得东风面”的启发,但用在这里并不见好,与下句的衔接也不够紧凑。二、四两句较讨喜。
10、秋菊
文/玉
不嫌寒雨冷枝头,每到霜来独霸秋。
露湿篱东好颜色,晚香野径最风流。
[种瓜人评:10]寒雨、霜,写两种情况,尚可,转句再写露就意象过多了,尾句近乎口号,要学会用意象说话,借别的东西来夸、来衬托。
[兰兮评:10]咏物之作,物之属性、风格皆一语中的,虽诗中无我,然已然物我合一。惜景语物象雷同,且堆积,“寒雨”、“霜来”、“露湿”。
[冷眼看花评:10]没有掌握菊的特色和特征,浮浅,建议先找度娘再下笔。
[一笑了了学评:10]秋菊的风骨,就是作者的风骨。不畏雨和霜,风流独晚香,我就是秋日之王。“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作者做到了。颜色把握适度,与情感合拍,从清霜的淡妆到红云的浓抹,情绪也推到了高潮。
[逍遥白评:10] “独霸”?略显生硬。前有“霜”,后又“露”,这俩能同框吗?前有“篱东”,后又“野径”,是不是有点矛盾呢?
逍遥@关于秋天的34首诗词,勾起了无数人的乡土情怀
文章插图

11、枫(新)
文/行者
饮罢秋光叶未空,玉庭不恋恋山中。
缘何少在城边落,为展焦红盖劲松。
[种瓜人评:11]写枫叶不贪恋城市繁华,欲于苍松作比,立意较新鲜,整诗较流畅,转句直叙,宕开力度不够,显得张力不足。
[兰兮评:11]首句语意不通,谁饮罢风光而叶子还未凋落尽?枫树吗?其本身就是秋光。二句已点出山枫,非玉庭之所适也,此已有一比,三句意重,且与第四句并非因果。
[冷眼看花评:11]枫叶有眼,不喜欢去城里凑热闹。
[一笑了了学评:11]在对比中凸显盖劲松的气质。饮秋光,有致。2、3略近了些,说了地点,或许可以转换一下思路,说外貌、性格等,或改有听觉、嗅觉,或聚焦到一个点来写。9写的是枫树叶,这首是枫树,可以借鉴9再润色。
[逍遥白评:11] “叶未空”是说叶子还没有落尽吗?感觉转句与承句意思没有宕开。结句语言略糙也失于主观。
12、秋水 7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