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7岁娃读“锄禾日当午”,发出灵魂拷问,老师:我无法回答这问题

教小学语文难,教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古典诗词,更难。笔者来跟大家数一数,近些年教小学诗词时,我和同行们遇到的“奇怪”问题:有学生问:“老师,李白是不是高度近视?不然为何会把床前的明月光,看成了地上霜,我上幼儿园的弟弟都不会看错!”还有学生问:“老师,李白是不是瞎写,我才跟爸妈从庐山回来,那瀑布只有一丢丢大,怎么可能疑是银河落九天?”锄禾!7岁娃读“锄禾日当午”,发出灵魂拷问,老师:我无法回答这问题
文章插图
更有学生问:“老师,苏轼完全是在吹牛,河豚一般都在水下游,他怎么知道正是河豚欲上时?”一般来说,回答这个问题,我和同行们的“杀手锏”就是两个字:意境。我们会告诉孩子们,对于古诗词,我们要从诗的意境之美来品读,语言之美才是最重要的。其它的,咱们不能太过较真。一般来说,这样的回答基本上能让他们勉强接受。但是,这也保不齐会遇到连我们都解答不了的问题。比如,我的同行卢老师就曾遇到一个关让她十分头疼问题。她的一位7岁学生,在读完“锄禾日当午”后,问了她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锄禾日当午”咱们都知道,出自《悯农二首》:《悯农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二)锄禾!7岁娃读“锄禾日当午”,发出灵魂拷问,老师:我无法回答这问题
文章插图
有些版本的教材中,只有其二,没有其一,多数人猜测可能编教材的专家们,觉得“饿死”二字有点儿太过残酷了,不太适合刚上小学的小朋友读。卢老师班上一个7岁的孩子,发出了这样的灵魂拷问:“老师,像李绅这种人品极差的人写的诗,为何能入选课本呢?我妈说,这种人的诗就该从课本里踢出去!”孩子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近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诗词爱好者都加入了诗词鉴赏的行列,诗人李绅的生平及人品,被大家扒得一清二楚。李绅是唐代名臣,他出生官宦世家,年少时就颇有才名,中晚年曾出任宰相一职,一时风光无限。他病逝后,唐王还追赠其为太尉,并赐谥号“文肃”,听上去好像很是德高望重。锄禾!7岁娃读“锄禾日当午”,发出灵魂拷问,老师:我无法回答这问题
文章插图
从他写的《悯农二首》来看,他似乎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但事实上,这首诗其实是他飞黄腾达之前的作品,他发迹后则成了个爱耍官家威严,极为令人憎恶的人物。还没出任宰相前,他曾在淮南任节度使,当地百姓纷纷逃难至别处。据说,当年李绅爱吃鸡舌做菜。一只鸡只有一根舌头,为了凑成一盘菜,他每次需要耗费300多只鸡。每次取了鸡舌后,他都把鸡的其余部分扔在一旁,对此他是一点儿都不觉得浪费。这也就是明明这么有才的一个诗人,同朝为官的刘禹锡、韩愈等人,都不愿意跟他来往的原因。因为看不顺眼他这种品行,刘禹锡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嘲讽他。正如这名7岁的孩子所言,李绅的人品确实值得商榷。因此,对于孩子提出的灵魂拷问,卢老师内心也是赞同的。然而,她毕竟只是一个一线老师,为何教育专家及教材编写者会把这诗收录进课本,她也不太清楚。锄禾!7岁娃读“锄禾日当午”,发出灵魂拷问,老师:我无法回答这问题
文章插图
而且,该不该删除这样的诗,也不是她能决定的。因此,她只能回答学生:“我无法回答你这个问题!”人品不太好的诗人,他们的作品现代人是否应该读?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这种诗还有很多,唐代诗人宋之问的《渡汉江》也曾遇到这样的尴尬:《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因为这首诗写得太好,还诞生了成语“近乡情怯”。但作者宋之问却并不是什么善类,为了巴结武则天的宠男张易之,他坏事做尽,既出卖过同僚,又时不时四处煽风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