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北京国际音乐节“大师与纪念”:陈其钢“对话”圣-桑

徐惟|北京国际音乐节“大师与纪念”:陈其钢“对话”圣-桑
文章图片

音乐会现场
10月11日晚 , 青年指挥家景焕与广州交响乐团、小提琴家徐惟聆、柳鸣亮相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 , 本场音乐会中 , 中国作曲家陈其钢作品与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两部小提琴作品同台上演 。 贴合今年音乐节“大师与纪念”的主题 , 这场音乐节也正式拉开以中外作曲家对话的形式纪念诸多作曲大师系列策划的序幕 。
【徐惟|北京国际音乐节“大师与纪念”:陈其钢“对话”圣-桑】在音乐节的过往主题中 , 马勒年、肖邦年、瓦格纳威尔第年等以集中上演作品等方式纪念西方作曲家的策划不断推出 。 2021年 , 斯特拉文斯基、马勒、圣-桑等作曲家迎来了诞辰或去世的整数年 , 北京国际音乐节推出“大师与纪念”的主题 , 并以中西方对话的独特方式对作曲大师们进行纪念 , 也为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创造全新空间 。
徐惟|北京国际音乐节“大师与纪念”:陈其钢“对话”圣-桑
文章图片

音乐会现场
圣-桑是法国浪漫主义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 他的创作方向十分丰富 , 交响曲中 , 有管风琴加入的《第三交响曲》享誉世界 , 室内乐作品中 , 《动物狂欢节》也风趣而生动;歌剧创作领域 , 《参孙与达丽拉》迄今仍是上演率最高的法国歌剧作品之一 。 而协奏曲的创作中 , 圣-桑的三部小提琴协奏曲都受到了独奏家的喜爱 。
作为与圣-桑展开对话的中国作曲家 , 音乐家陈其钢与法国音乐也较有渊源 。 陈其钢曾留学法国 , 跟随作曲大师梅西安学习音乐创作 。 陈其钢在音乐创作中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音乐审美进行结合 , 在10月11日的音乐会中 , 陈其钢与圣-桑的各两部作品 , 展现的正是出自不同文化中的、风格不同的两位作曲家怎样演绎自己的传统与浪漫 。
徐惟|北京国际音乐节“大师与纪念”:陈其钢“对话”圣-桑
文章图片

音乐会现场
11日音乐会以陈其钢的代表作《京剧瞬间》作为开场 。 陈其钢在2000年创作的钢琴曲《京剧瞬间》 , 虽然以“京剧”命名 , 但没有拘泥于京剧这门艺术的窠臼中 。 陈其钢将京剧中的个别动机和音型加以发展 , 以具有个性的色彩和表达诠释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境 。 2014年 , 《京剧瞬间》被作曲家改编成交响前奏曲 , 从传统戏剧乐队中使用的打击乐器和交响乐团共同演奏 , 庞大的交响织体也丰富了原作的表现力 。
同样在当晚上演的陈其钢作品《如戏人生》作为音乐会最后一首曲目出现 。 这部作品用极为现代的音乐语言表现着人生之中的戏剧性 , 凝结着作曲家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哲思 。 在活泼的节奏中 , 生命的感悟与短小的音乐动机相继迸发 。 陈其钢以音乐织体的疏密错落、作品配器的变化创造出音乐力量和色彩的不断变幻 。
徐惟|北京国际音乐节“大师与纪念”:陈其钢“对话”圣-桑
文章图片

音乐会现场
在两首陈其钢作品中间 , 广州交响乐团和小提琴家徐惟聆、柳鸣共同演绎了圣-桑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 其中 , 《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80年 , 圣-桑将这部作品题献给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萨拉萨蒂 。 这是一首代表着法国浪漫主义风格的协奏曲作品 , 音乐氛围浪漫静谧 。 小提琴家柳鸣细腻的独奏与广州交响乐团相配合 , 尤其是小提琴与木管声部的对话 , 独特地传递着法式浪漫;相比之下更为冷门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由演奏家徐惟聆担纲独奏 。 这部圣-桑年轻时创作的作品直到2012年才首次在中国奏响 , 而当时演奏这部作品的独奏家正是徐惟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