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匠人匠心,敦煌有个“文化味”工匠村
文章图片
“百年敦煌”老照片陈列馆 。 人民网采访人员 赵光霞摄
文章图片
在“百年敦煌”展出的老照片 。 人民网采访人员 赵光霞摄
文章图片
杜永卫介绍陈列的敦煌老照片 。 人民网采访人员 赵光霞摄
文章图片
【传承|匠人匠心,敦煌有个“文化味”工匠村】非遗坊 人民网采访人员 赵光霞摄
文章图片
杜永卫美术馆陈列内景 。 人民网采访人员 赵光霞摄
文章图片
馆内展出的部分作品 。 人民网采访人员 赵光霞摄
文章图片
老工房 人民网采访人员 赵光霞摄
文章图片
莫高里工匠村的一处门廊 。 人民网采访人员 赵光霞摄
文章图片
莫高里工匠村一角 。 人民网采访人员 赵光霞摄
古朴的土黄色建筑 , 自然生长的花草树木 , 还有不时飞过的鸟儿 , 来到敦煌三危山下的莫高里工匠村 , 就像来到了一个世外的田园 。
作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非遗敦煌彩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杜永卫 , 带着“飞天”的梦想 , 17岁进入敦煌研究院 , 一干就是40多年 。 用杜永卫自己的话讲 , “经过痛苦的抉择” , 还是离开了敦煌研究院 。 但源于对敦煌艺术的深厚感情 , 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带领大家去传承莫高窟艺术 , 换一种方式 , 让这种东方艺术走进家庭、走进社会 。 ”58岁的他 , 在2018年终于圆梦 , 创建了莫高里工匠村 。
“坊间隐巧手传承千年敦煌绝技 , 园内留名师延续一种莫高精神 。 ”自称“村长”的杜永卫 , 很自然地对采访人员说起了工匠村的这幅对联 , “我就是想聚拢一批名师和专业人士 , 大家在这里共同切磋交流 , 简单一点讲 , 就是想把传承了1000多年的敦煌艺术继续传承下去 , 让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着’ 。 ”
弘扬敦煌文化、传承非遗手艺、发扬工匠精神 。 漫步在这个淳朴又年轻的艺术园区 , 莫高书院、杜永卫美术馆、百年敦煌、老工房、非遗坊、鸣山雅集、敦煌艺术研究中心……光是看名字 , 就是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 。
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生活、服务人民 , 才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 据杜永卫透露 , 自2018年10月园区开放运营 , 截至今年10月上旬 , 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人员已有近6.5万 , 其中研学者达到了2.5万 。
文化讲堂、展示陈列、创作交流、壁画书法研习、彩塑制作教学、乡村旅游……短短3年时间 , 莫高里已发展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非遗传承保护基地、研学教育基地 。
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承 , 文化的繁荣在于发展 。 欣喜于莫高里正是这样一个文化艺术传承之地 , 汇集了这样一批工匠之人 , 还吸引了越来越多有志于敦煌文化传承的年轻人 。 (人民网采访人员赵光霞)
- 乐·观空间@组图:“乐·观空间”首展开幕 展现“一老一小”特色文化的交融和传承
- 中国画!左进伟动物画:匠心独运,与狼共舞
- 行行&行行出状元|郭秀明:50余年手工制琴,坚守匠人精神
- 传统|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
- 非遗传承人|宁夏非遗传承人:刀耕不辍让皮雕技艺焕发新生
- 陶瓷|艺术家笔尖传承陶瓷文化 世遗泉州跃然“瓷”上
- 文化|艺术家笔尖传承陶瓷文化 世遗泉州跃然“瓷”上
- 剧团$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传承中心育人记:新苗长自“板车剧团”
- 传承|非遗题材纪录电影渐成热潮
- 李清照|李清照写梅花匠心独具,她的梅花词突破前人套路,词作惊艳了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