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上马驰驱革命路,下马热血绘丹青( 三 )


100余年后的今天 , 辛亥革命纪念馆开始进行《辛亥革命英烈谱》收录工作 , 但百年前的14本恤案表册大多在战争中不幸散失 , 仅留有贵州省的一部分 。
为此 , 文锦峰与同事们大量翻阅各地文献资料 , 联系全国各地相关革命后人 , 校对、考证、录入 。 虽然工作繁琐复杂 , 但文锦峰并没有畏难 , 而是沉下心来 , 进行着这项并不容易的工作 。 10月8日上线时 , 他们已完成了3000余名辛亥革命英烈资料的收录 。
“这项工作还在进行中 , 还有许多英烈的事迹没有被发现和记录 , 他们应该被历史记住 , 他们的精神也应该传承下去 , 这是我要一直做的事 。 ”文锦峰说 。
【人物访谈】
孙中山先生曾侄孙女孙雅丽:
用文化软实力助力民族复兴
盼家乡文化产业迎来大发展
10月11日 ,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嘉宾参访团先后到广州市中山纪念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 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拜谒 。 在嘉宾团里 , 有一位身穿中山装的女性格外显眼 , 她是孙中山先生的曾侄孙女孙雅丽 。
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上马驰驱革命路,下马热血绘丹青
本文图片

纪念活动嘉宾参访团到广州市中山纪念堂拜谒
活动间隙 , 孙雅丽接受了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的采访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参加完10日在北京召开的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之后备受鼓舞 , 现在也常来中山 , 希望能为家乡的文化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
孙雅丽出生于中国香港 , 其曾祖父乃孙中山之兄孙眉 。 父亲孙满在祖父和父母相继离世后 , 与兄弟孙乾一起由孙中山接到身边抚养并供书教学 。 孙满晚年在族谱的序言里写道:“民国六年 , 先严为国捐躯 , 其时满12岁 , 乾仅10龄 , 先依祖母谭太夫人乡居 , 稍后又到广州 , 蒙国父抚育 , 得以聆听教诲” 。
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上马驰驱革命路,下马热血绘丹青
本文图片

孙雅丽在中山纪念堂参加拜谒活动
受家风传承的影响 , 20世纪90年代初 , 在海外工作生活多年的孙雅丽 , 放弃了在澳大利亚电影局的工作和当外交官的机会 , 回国参与制作中国电影 , 希望利用自己在国外多年的经验为中国电影出点力 , 并率先将中国电影发行至海外 。
2006年 , 孙雅丽作为孙家代表之一来北京参加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大会 , 这也是她首次参加国家级的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活动 。
这次活动之后 , 她开始思考:身为孙家后人 , 该如何发挥自己的力量 , 为社会多作贡献 , 让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毕生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影响更多的人 。
思考之后 , 孙雅丽作出了第一步实践——2016年11月 , 接近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之际 , 她发起成立了“孙中山文化基金会” 。
在经历过草创期的艰难后 , 基金会迎来了壮大和发展:基金会先后开展了环境与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影视传媒和支持女性等多个项目 , 见证了象牙买卖的禁止 , 并积极参与支持了有关孙中山思想及文化的学术论坛等活动 。
现在的孙雅丽 , 经常往返于北京和中山两地 。 对于广东和中山这些年的变化 , 她也看在眼里 , 喜在心头 。
“我觉得自己最能出力的地方 , 还是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两方面 。 ”孙雅丽说 , 文化教育是民族精神之基 , 能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发展与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 是她最大的心愿 。
近年来 , 她常回中山 , 她觉得中山文化底蕴丰厚 , 希望能够在中山多从事一些文化方面的事业 。 “文旅 , 也是先有文再有旅 。 过去的广东人比较务实 , 看重经济建设 , 现在文化建设被慢慢提到了重要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