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怀素的草书,为何赶不上张旭?是字太瘦还是感情没到位?( 二 )


怀素曾自言:
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
可见,怀素在自然万象中悟出奇异爽畅的笔势效果。
线条#怀素的草书,为何赶不上张旭?是字太瘦还是感情没到位?
文章插图

在线条变化上,怀素多运用枯笔来彰显个性。
诗人王邕曾描写: “草书独有怀素奇, ……忽作风驰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更点飞花兼散雪” 怀素利用草书点画狼藉之法, 表达了书法之情性。“寒猿饮水撼枯藤, 壮士拔山伸劲铁” 则贴切地讲出怀素惜墨如金,枯笔的笔法被比作是寒猿饮水时震抖了几枝枯藤,怀素用墨如泼被比作是壮士拔山伸劲铁。整体用笔虚实,墨色浓淡兼而有之,互相对比,互相映衬,给人以美的享受。
线条#怀素的草书,为何赶不上张旭?是字太瘦还是感情没到位?
文章插图

张旭的狂草线条变化不断的原因,与怀素的狂草线条运动的快速不同的是,张旭的肥劲线条都体现在他的运笔使转的过程中。由于每当使转时,都将笔锋全面铺开,所以就与牵丝部分的线条形成了对比。
怀素多用折笔中锋,线条圆劲如钢丝环绕,形态细长,有着坚韧的弹性。所以怀素在《自叙帖》中用“奔蛇”和“枯藤”作比较是很贴切的。
线条#怀素的草书,为何赶不上张旭?是字太瘦还是感情没到位?
文章插图

但怀素草书点画的粗细、运笔的快慢反差比张旭小得多,似乎他只是以笔锋不停留地快速地完成一次又一次地挥运,尽管飞白比较多,但由于黑白对比不强烈,线条本身的变化比线条组合的变化弱得多。
张旭则是“疾涩”运笔的典型,虽然动作也很迅速,但提按顿挫较多,笔锋、腹、根齐用,用笔起讫转换的形象比较丰富,线条粗细的层次、速度的律变也比怀素多得多。
线条#怀素的草书,为何赶不上张旭?是字太瘦还是感情没到位?
文章插图

对于情感的表达二人的差异也很明显,张旭的感情丰沛地体现在字里行间,那是对艺术尊崇的感受。而怀素的大笔到底,跟酒肉穿肠过异曲同工,那是对世俗看不惯的表达。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怀素的草书缺少张旭那样深沉博大的生活体验于精神力量,所以他的草书给我们情感的震撼远不及张旭。
此外,二人在章法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线条#怀素的草书,为何赶不上张旭?是字太瘦还是感情没到位?
文章插图

狂草书中自由的结体,遥相呼应的笔划,将章法处在跌宕起伏之中。章法集众字而成一篇张旭、怀素的狂草,其狂的特质在作品的章法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张旭狂草中行气的贯通体现在长线条的连贯性和大量的牵丝连带上,笔势顺行气之势而下,连绵不绝,运笔中强调线条之间的笔势关系,字中横竖笔划的运用趋近于水平和垂直,从而结体上具有稳健端庄的特点。
线条#怀素的草书,为何赶不上张旭?是字太瘦还是感情没到位?
文章插图

如《古诗四帖》,字外空间紧凑,字内空间开阔疏朗,使线条得以在字内作循环往复的运动。在字形平稳,外部空间紧凑的基础上,张旭的线条在字内的运动更加流畅、自由而不受约束,突出了线条运行的节奏感。
张旭对字形的险劲把握也十分到位,细观“烟”字,右侧动而险,左竖直而长,从而将字体处理得牢牢实实。
线条#怀素的草书,为何赶不上张旭?是字太瘦还是感情没到位?
文章插图

怀素的《自叙帖》,尤其是后半部分,多连笔连字,行距不明显,体型多偏长,其 “一笔书”使笔划将数字相连,整行的连带出现,几个字或几行组成一个新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