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史记|把《三十六计》当做传统经典,真是太搞笑了
本文图片
作者丨隋林
编辑丨吴酉仁
说一说《三十六计》 。
说到中国传统兵书 , 知名度最高的无疑是《孙子兵法》 , 其次便可轮到《三十六计》 。 许多人深信《三十六计》是一本古人留下的兵法谋略奇书 , 是一本蕴藏着高深智慧的传统经典 , 且认定它在中国军事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
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 理由也很简单:《三十六计》是一本近代才冒出来的不足百年的伪书 。 关于该书的由来 , 其发现者之一叔和1961年曾在《光明日报》上刊文 , 有过颇为详细的介绍 。 文章说:
“十几年前 , 我在成都一个冷摊上无意中发现一本土纸印的小册子 , ……这本小册子是根据一个手抄本翻印的 , 封面书‘三十六计’ , 旁注小字‘秘本兵法’ 。 前有简短引言 , 后有半篇跋(翻印者序上说原抄本‘跋语仅存半页’) , 可惜没有作者 , 没有出处 。 ……书中每计均有解语 , 有按语 。 ……(这本小册子)究竟是什么时候 , 什么人总结下来的?出处究竟何在?这问题在我还是一个谜 , 特此写出质诸高明 。 ”
本文图片
叔和讲述《三十六计》的发现经过
1961年10月由解放军政治学院图书资料馆打印的版本也有一条内容相近的注释 , 大致内容是:1941年在甘肃邠州的一处书摊上 , 发现了手抄本《秘本兵法》 , 无年代著者可考 。 同年 , 成都兴华印刷所(厂)曾翻印此书 , 由成都瑞琴楼发行 , 小32开 , 土纸 , 旁注小字“秘本兵法” , 无作者和年代 。
叔和在成都某小书摊上见到的那本“土纸印的小册子” , 便是该版本 。 这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三十六计》印刷品 。
本文图片
1973年出版的《三十六计今译》
虽然1941年之前未见《三十六计》一书在世间流传 , 不等于1941年之前不存在《三十六计》一书 。 但确定该书成形的大致年代范围并不难做到 , 因为书中提供的的三十六个计谋名称 , 大多数来自特定典故——写作者不可能在特定典故发生之前 , 便在书中使用该典故作为计谋名称 。
《三十六计》一书的计谋名称 , 依顺序具体如下: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姑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
学者李兴斌逐一梳理了这些计谋名称及其“按语”内容的由来 , 得到的结论是:“36个计名绝大多为民间俗语 , 而且其多出在元明清时期的通俗文学作品中 , 如杂剧、小说等 , 此显著特点亦清楚地表明 , 此书绝不可能出现在唐宋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 ……笔者认为:《三十六计》一书极有可能作成于清代 , 甚至有可能作成于清代末期 , 而绝不可能早于元代——这是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大致判断 , 谅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 ”
“不可能早于元代”的时间上限仍未免过宽 。 好在 , 另一位学者李力夫从民国时代出版的《洪门志》中 , 找到了“三十六计”的另一个重要出处 。
- 宋嘉|把美术馆“搬”到学生身边,让学生随时与敦煌“相遇”
- 季贞一#才女相中一男子,写下情诗:何须问短长,尺寸自思量,后两句绝了
- 师弟&《望春山》《朕和她》《家财万贯的我拿了短命剧本》《师弟》
- 朝代#历史上最长的朝代,99%的人却不知道,只因史书就把它“封杀”了
- 贾母!《论语》:莫把心事挂在嘴上,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 天赐良机|不错过天赐良机,生肖鼠牢牢把握大好机会,努力付出会有回报
- 地方|父爱更像一道光
- 蚩尤&上古时代三大宝刀,第二把能够克制日本刀,第三把是不祥之物
- 会用|一把“金剪刀” 剪出喜庆祥和味儿
- 林黛玉|林黛玉出丑不自知,被雕虫小技难住,暴露出她人生的最大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