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诗|浅谈于雅欣组诗《兴城,我文字之外潜藏的城》( 二 )


说到中国的十大古城宁远城 , 即如今的兴城 , 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袁崇焕 , 我是偶然看到袁崇焕的雕像就伫立在兴城火车站的广场上而成为一个城市的历史标志 。 作为清军将领之后依然由衷尊崇 。
组诗之4写了菊花岛 。 按上面的分析逻辑 , 我更想由臆断而揣测作者最后去菊花岛不完全是为了附庸风雅观光赏景 , 而是迫于一种特定的心理、心境并由此支配去完成诗人祭奠英魂的诗人性情 。 倘如此 , 菊花岛的“菊花”可否理解成是诗性的一种暗喻?
我也不知道菊花岛到底有无菊花 , 但我了解到这座岛的名字是源于菊花女杀恶龙并作出自我牺牲的传说 , 如今的菊花岛也叫觉华岛 , 像当年的宁远古城 , 成了兴城的一道天然屏障 , 从海上保护着这座城市和她的百姓 , 也是来此游玩的人必到的去处 。
诗不达诂 。 好的诗歌往往能让我们发挥充分的想象 , 能由我们个人按着自己的阅读能力去自由揣度 , 这应当被视为衡量诗之优劣的重要标尺 。 雅欣的诗就像她本人 , 总给人一种文静而不乏味、少赘又恰在好处的感觉 , 让人愿意重新去细细品味 。
大概是命运使然 , 今年来到兴城助力乡村振兴 , 在海滨寂静的夜晚想到了几年前读过的雅欣的这组诗 , 翻找再看 , 不同的只是更近距离地感应了这组诗的高妙之处 。 还是那句话:
“兴城”属于读者 , 雅欣属于时间 。
附原诗:
兴城 , 我文字之外潜藏的城
作者:于雅欣
1.兴城
相对于南方的温婉
兴城 , 在我的文字之外
如一幅画卷
四平八稳的街路
飞檐凌空、朱廊画栋的老屋
与旧时光的宁远
框着北方的粗矿
我的风月也被高高的城墙框着
云在天上飘
思绪在脚下厚重
钟鼓楼、驿馆、文庙、督师府、周家大院……
徐徐交叠着一种责任
若遇农历的元宵佳节
热闹不过祖氏石坊下蹲守的石狮
除了落满全身的手印
一切都支撑不起这一刻的凝重
当历史的斑驳
凹凸着脚下的青石板
这一程
不议风花雪月
只在悠远的时光中
行走
2.袁崇袁
多少年了
崇焕焕 , 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随着这个春天再一次沉重
大明朝的月亮仍然
或圆或缺
就像那些散溢又经典的传说
没人敢妄言揣测
赤胆忠心是内心本真的秉性
时不再来 , 风不再送
悲壮的您
是否还在俯瞰宁远捷战后的众生
还是隐居在烟火远离的故乡
信任与谗言
有时不只凭拥有勇气与忠诚
阵阵风吹来阵阵呐喊
这里的疆域是您最后的伴侣
3.督师府
当明朝的天空被划出一道口子
柔软的云彩如您的眼神
所有的注目
都是我对这方土壤的敬畏
所有的沉默
都是我对天地忠魂的仰望
督师府
当我捋着那段遥远的时光伫立
历史的呐喊
仿佛仍沸腾在五百余年后的此刻
喧嚣的驿站
红夷的炮声
和着回忆的荒芜挤满老街
4.菊花岛
无论你曾叫桃花岛还是觉华岛
还是俗称的大海山
今天的我
只醉意从唐诗宋词中绽放的
那个关于菊花的传说
平平仄仄地
沉浸在葫芦的臂弯中
春候一曲筝音
夏抚波涛柔情
秋约白云踏青
冬融一湾暖泉
如果可以 , 再去龙宫菩提树下
忘却一些有意 , 了却一些无意
隔着时空
与沉寂的磨棒、石斧一起
醉风醉雨
作者简介
【组诗|浅谈于雅欣组诗《兴城,我文字之外潜藏的城》】瓜尔佳荒原 , 1976年发表处女作 。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 辽宁作家协会会员 。 沈阳作家协会理事 , 《沈阳作家网》现代诗终审 。 曾任中国红色图书编委会委员、《中国风》杂志副总编 , 《中华诗魂》杂志责任编辑 , 《经典短诗·当代方阵》书籍副主编 , 《中国当代千人诗歌》丛书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