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任性”的杜甫:酒既不能饮,那菊花也没必要开了|周末读诗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诗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 , 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痖弦《秋歌》
撰文 | 三书
01
人人心中的重阳诗
/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 /
这首诗一读就懂 , 一读即诵 , 无需讲解 。 在此拈出几个或可兴发之点:
一是诗题中的“山东” 。 我们已知王维家住蒲州 , 在华山以东 , 故称山东 。 仅仅是个地理方位吗?试想在古代 , 山河的阻隔 , 在人的心理感觉上 , 有多么不可逾越 。 隔一座山 , 即在两个世界 , 如杜甫所说:“明日隔山岳 , 世事两茫茫” 。 一个人离开故乡 , 翻过一座山 , 故乡就看不见了 , 就远之又远 。 诗题也可作“九月九日忆舍弟” , 指明“山东” , 情感的分量更重 , 即我在山这边 , 你们在山那边了 。
二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 “异”字作叠 , 又是异乡 , 又是异客 。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 , 十七是虚岁 , 也就是十六周岁 。 少年王维第一次离开家乡 , 去京城长安谋求功名 , 满目他乡人 , 满耳异乡口音 , 满世界陌生的风景 。 此等心情现代人恐难体会 , 如今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 更像是原地位移:似曾相识的街道 , 大同小异的商场 , 模糊不清的人群 。
三是佳节 。 佳节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思亲 。 不可能每天都想家 , 但在佳节 , 你会加倍想家 , 想起你的来处 , 以及你在世上的辗转漂流 。
四是“遥知” 。 唐人作诗很爱用“遥”字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遥怜小儿女 , 不解忆长安” , “遥知远林际” , 极有远致 , 金圣叹称之为“倩女离魂法” 。 前几日又读《西厢记》 , 至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 , 是日张生别了莺莺 , 天黑时来到草桥店投宿 , 羁旅离情 , 愁闷无绪 , 欹枕方才朦胧睡去 , 忽听得有人敲门 , 原来是莺莺 。 这便是倩女离魂 , 圣叹认定王实甫的《西厢记》没有第五本的大团圆 , 故事到草桥店这里就结束了 , 张生惊醒:原来只是个梦 。 读到这里 , 我倒是在想 , 如果张生不认为是梦 , 那么在当下他和莺莺是不是可以跳到另一个平行宇宙 , 从而改变他们的过去和未来?然而这个梦不得不断 , 更惊心的是 , 即使在梦中 , 也有众鬼卒一路追来 , 夺门而入 , 厉声喝道:“你是谁家女子 , 夤夜渡河?!”
五是“少一人” 。 王维在这里遥想他的兄弟们重阳节登高 , 他看到自己在那里的缺席 。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二元性世界 , 缺席就是存在 , 甚至通过缺席才能感觉到存在 。 博尔赫斯有一句诗:“你在我身边 , 你不在我身边 , 我以此丈量时间 。 ”
六是诗境中的双重主体 , 我想你即你想我 , 主客一体 。 《诗经》中的《卷耳》、《陟岵》皆此类 , 那么王维是在学三百篇吗?应该说这是人心中自然的情感 , 人人心中都有的三百篇 。
异乡|“任性”的杜甫:酒既不能饮,那菊花也没必要开了|周末读诗
文章图片

宋 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局部)
02
一个人的九月九
/ /
《九日》
(唐)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 , 抱病起登江上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