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放生还是护心?

无论生还是死 , 我想“护心”才是超越 , 这是化解所有烦恼的信念 。
寺庙|放生还是护心?
文章图片
丰子恺说:“护生者 , 护心也 。 去除残忍心 , 长养慈悲心 , 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 。 这是护生的主要目的 。 ”
撰文/颜光明
家门口一条小河 , 经常有人在放生 , 也有人在钓鱼 , 更有人还在这里卖鱼 。 路过的人就会提醒 , 这鱼不能买 , 也不能吃 。
对于放生 , 寺庙专业 , 设有专门的放生池 , 还有许愿台 , 红丝带 , 跪拜的垫子 , 池子里供奉的观音石像 。 池子边上放着一个大的玻璃缸 , 里面盛满锦鲤 , 边上有小卖部 , 明码标价 。
看来放生池里的锦鲤全都源自玻璃缸里的 。 问扫地的保洁 , 放生的人多吗?保洁说 , 这要看季节 , 毕竟这里不是超市 , 也不是刚需 。
回顾寺庙 , 寂静无声 , 有菩提大道直通放生池 。 满池锦鲤 , 挤挤挨挨 , 钟鼎鸣食 , 肥硕壮实 。 想必来这里放生的还真不少 。 保洁说 , 这里香火很旺 , 每逢佛教日 , 庙门口停车的地方都没有 。
我想这恐怕都是临时抱佛脚的有求者 。 相对于丰子恺用其一生在画他的《护生画集》 , 这才叫真正的“放生” 。 他说 , “护生者 , 护心也” 。 对于他画的“护生”画 , 老先生认为:“护生实在是为人生 , 不是为动植物 , 普劝世间读此书者 , 切勿拘泥字面 。 ”
用心放生 , 而不是流于形式 。 这是我每次读丰子恺“护生”画时的感觉 , 似乎读懂得了一点 , 也明白了一点 , 即简单背后的大道 , 稚笔中饱含的深意 , 点线勾画的场景溢出了纸面 , 如涓涓细流 , 再看那言简意赅的题字 , 至低人心 , 温润如玉 。 也许 , 这就是丰子恺的画风流行起来的缘故吧 。
事实上 , 在现实生活中形式放生与心里放生却在背道而驰 , 反差越来越强烈 。 为什么?最近一位学者点到了要害 , 认为这是当下中国出现了大的问题 , 一是没有心灵安放的地方 , 其次是没有信任感 。 细想起来 , 脊背确实要冒冷汗 。
放生 , 一个古老而并不陌生之举 , 传承千年 , 如今尤为盛行 。 我曾在西湖边上 , 看到一位中年人面对苍茫的湖面 , 双手合掌 , 默语祈祷 , 脚边是刚放生留下的编织袋 , 表情虔诚 , 忘却了周围 , 在追随往生;在我经常散步的家门口有一条休闲小河 , 经常看到有人在这里放生 , 他们双手合一 , 闭目祷告 , 陪伴的是刚放生的器皿 。
我觉得这定是无奈之举 , 尤其碰到生死问题 , 显得无助 , 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 。 除了生死 , 哪一件不是小事?想明白了也许就会释然 , 放下一切 , 如果用理性去思维 , 谁又不是“向死而生”?往深处想就会绕圈子 , 还是回到现实 , 无论生还是死 , 我想“护心”才是超越 , 这是化解所有烦恼的信念 。
【寺庙|放生还是护心?】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