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福楼拜没能写完的作品( 三 )


但是,它却成为一本畅销的公共读物,因为民众都爱把这类书当成“避雷针”,以掩盖自身对文化已丧失判断能力的事实。要知道文化批判这样的严肃“事业”在当下正和其他许多的“事业”一样,早已被民众的消费冲动和欲望的自我满足所消解,大家需要的是一本简单务实指南,方便带着它穿梭在大街小巷,并按着它的指示悉心分辨出什么是有品位的,什么是庸俗不堪的。正因如此,当福楼拜写作《布瓦尔和佩居榭》的同时,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波及面”或许太大了,大到连自己也无法全身而退。“我变成他们,他们的愚蠢就是我的”(福楼拜语)。于是,当《庸见词典》的批判意图脱离了历史的某个特定的发展时期,连作者自己都会深感他揭示的其实是人类借着话语所展现出来的存在普遍性。
福楼拜$福楼拜没能写完的作品
文章插图
《庸见词典》,作者:福楼拜,译者:施康强,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我变成了他们”,这多少可以解释为什么小说会成为一部迟迟不能完成的作品,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作家对自身创作意图的恳切反思:即当布瓦尔和佩居榭所记录下来的一切“庸见”以及它们所指向的“庸众”,被预设为是可以触及人类生存本质上的主体意识匮乏时,也就意味着这一不容辩驳的“事实”本身可能是缺乏艺术表现力的。当任何人在一天中都不可避免地说到这词典中收录的某些话语时,所谓的“个性”还能成为一个标准吗?福楼拜通过对缺乏个性的极端反讽确认了唯有平庸才是无限的、绝对的,人的趋同性于是成为作家创作生涯中最不愿面对也最难以逃避的一个普遍现实。并且,这一现实最终征服了他的写作,将他创造性的艺术语言笼罩在庸俗本身的乏善可陈之中。这可能就是写作带来的反噬,当我们凝视一个重要的问题时,我们认为自己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完整地把握它,而事实上,我们最终可能是在被它把握。福楼拜的方法就是他的艺术反讽,但他对所要批判的那个对象自始至终都抱有一种不彻底的心态,那么这个独特的,被使用得炉火纯青的方法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作用呢?
《庸见词典》的译者施康强先生在后记中写道;“他(指福楼拜)让人们相信只要简简单单接受一种内心纪律,就能剥离自己身上那个资产者;只要他们在私底下练习高尚的思想,便能继续问心无愧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和特权。”作家一生蔑视那种布尔乔亚式的矫揉造作,他相信他的写作就是在试图重新构建一种“内心纪律”,并相信这就是艺术,至少是反讽性、否定性艺术的独特功能。然而,作家从来不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而他所信奉的“艺术的否定”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否定,又应该如何否定,否定到何种程度呢?可以说小说中的反讽,正是在他的作品中达到了极致,但也来到了其自身的边界。
作者 | 陈嫣婧
编辑 | 宫子
【 福楼拜$福楼拜没能写完的作品】校对 |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