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赠汪伦_《赠汪伦》是一首什么诗?

古诗《赠汪伦》及诗意《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 ,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
白话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

古诗 赠汪伦_《赠汪伦》是一首什么诗?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桃花潭水深千尺”,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 , 此句耐人寻味 。
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 , 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诗人很感动,用这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
古诗《赠汪伦》意思是什么?《赠汪伦》全诗意思是: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 , 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诗中的汪伦是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一ㄌ妒?,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这首诗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 。
古诗 赠汪伦_《赠汪伦》是一首什么诗?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这首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 , 继写送行者 , 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
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 , 而用了曲笔 , 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 , 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忽闻"二字表明 ,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 , 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 , 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 , 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赠汪伦 古诗唐代大诗人李白《赠汪伦》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 , 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
古诗 赠汪伦_《赠汪伦》是一首什么诗?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 。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一ㄌ妒保胪袈捉嵯律詈竦挠岩?。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
诗词典故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天宝年间 , 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做为李白的粉丝非常想见到偶像,就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
李白是一个非常浪漫的诗人,爱桃花更爱美酒,所以他收到信后欣然而往 。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花在哪里,一万家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笑着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 。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 。”李白听了不仅没有恼怒自己被骗了,反而哈哈大笑 。他们反而因此成为了好友 。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匹,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 。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
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 。他立即铺纸研墨 , 写下此诗给汪伦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 。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出了这首名篇 。《赠汪伦》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的意思是(我正乘上小船 , 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 , 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
诗意: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留别 。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
赏析: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 , 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 , 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 , 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 , 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 , 既形象生动 , 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 , 信手拈出 , 所以调绝千古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
《赠汪伦》古诗的故事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 。汪伦是李白的友人 。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后汪伦任满辞官 , 居泾县之桃花潭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
全诗如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译文如下: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 , 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
古诗 赠汪伦_《赠汪伦》是一首什么诗?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
然而 , 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 , 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古人写诗 , 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 , 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 , 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 , 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 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赠汪伦赠汪伦这首诗怎么写?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
古诗 赠汪伦_《赠汪伦》是一首什么诗?

文章插图
【古诗 赠汪伦_《赠汪伦》是一首什么诗?】扩展资料:
李白在天宝十四载曾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 。宋人杨齐贤在李白诗注中说:“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白 。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指此诗) 。”有部分学者据宋人胡安定的石壁诗序文 , 断定汪伦为当地富豪、村豪,可参考 。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 以短幅状深情 。前两句写送行场面,后两句抒感慨 。结构紧凑 , 情景相生,表现了李白的个性,尤以开创送别诗的新局面而备受人青睐 。
从这首诗可知李白与汪伦之交情至深,又可妙悟出他们的友情是建筑在互相敬慕,性格与志趣相投的基础上 。李白是直道己名,直呼汪伦,可见性格豪放 , 心口如一,心无嫌猜 。
汪伦闻讯,特地组织踏歌队伍,赶来相送,为友壮行 。性格爽快,热烈朴直 。虽有酒与歌,但非酒肉之交 。而是以心相托,以诚相见,平等相待 。
李白与汪伦之交谊,已成千古流传的佳话 。今天安徽省泾县桃花潭一带还流传着贫苦农民谒见李白 , 邀请李白游桃花潭,以及江边踏歌送行等美妙的佳话 。可见这种淳美人格深深地植在这块生殖繁衍中华民族的古老大地上 , 代代相续,不断扬弃 , 奔向更高更美的境界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赠汪伦《赠汪伦》是一首什么诗?《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
1、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2、作品译文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 可以边走边唱 。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
④不及:不如 。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一ㄌ妒? ,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 , 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 。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 。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
三、全句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 ,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
四、作品简析
《赠汪伦》相关图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 , 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 , 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 , 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 , 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