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设器@器物溯源丨兰斛藏香,梅瓶浸玉

全世界只有不到3 % 的人关注了诺哥聊艺术
你真是个特别的人
陈设器@器物溯源丨兰斛藏香,梅瓶浸玉
文章插图

孟秋转入仲秋,天气渐渐转凉,早晚添衣就快成为日常,生活在北方的人,唯一值得骄傲的地方就是北方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四时的变化体现在身边的每一处物件上。用老辈儿的话说,该窝就窝着,该颠儿就颠起来。北方的秋天,开始是绿色的,逐渐转入青黄,最后变成金黄色的一片天地。不同与江南水乡的婉约,自有它的霸气雄壮,与壮丽辽阔。林清玄说过,生命的历程就像是写在水上的字,顺流而下,想回头寻找的时候总是失去了痕迹。四季轮回,春种秋收,在时间与空间的历史积淀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串起了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如对古人的追慕,那些与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相伴的高士,那些曲觞流水,傲笑林泉的长歌......
陈设器@器物溯源丨兰斛藏香,梅瓶浸玉
文章插图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传世器物中的一个经典器型——梅瓶,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梅瓶的前世今生。
陈设器@器物溯源丨兰斛藏香,梅瓶浸玉
文章插图

唐初期白釉梅瓶
梅瓶是古代传世器物中的常见瓶型,小口、短颈、丰肩、胫部渐内收、浅圈足、有的带盖,因为口小只能插入梅枝而得名。源于唐代,在宋代还有“经瓶”的称呼,作为盛酒用具,造型挺秀、俏丽,清朝以后被称为梅瓶。常见于瓷器,玉器,珐琅器,金银器等器物制作中。
陈设器@器物溯源丨兰斛藏香,梅瓶浸玉
文章插图

元钧窑红斑天蓝釉梅瓶
清晚民国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描述了“梅瓶”称谓的由来。即“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陈设器@器物溯源丨兰斛藏香,梅瓶浸玉
文章插图

北宋白釉珍珠地画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一种学说认为梅瓶大抵在隋朝就已经有了雏形,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实物是西安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琉璃梅瓶。该瓶为几乎不透明的玻璃器皿。唇口、几乎无颈、斜流肩、腹下微收,具备早期梅瓶的各种特征。
陈设器@器物溯源丨兰斛藏香,梅瓶浸玉
文章插图

隋玻璃梅瓶
另一学说认为梅瓶的出现与北方契丹族有着很大的关系。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支,他们创造出了一种用于运水或储酒之用瓷瓶,形态是上粗下细、状如鸡腿的长腹瓷瓶,这种鸡腿瓶被很多现代学者视为梅瓶的雏形之作。
陈设器@器物溯源丨兰斛藏香,梅瓶浸玉
文章插图

褐釉鸡腿瓷瓶
兰斛藏香,梅瓶浸玉。刘镇的踏莎行,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开端。梅瓶自古以来就以它独特的形制,成为文人雅士的最爱。梅瓶在宋代被称为经瓶,宋代皇家有讲经制度,而在讲筵上特用的盛酒器,此称谓由此而来。关于“经瓶”被用做盛酒器皿,在近代考古发现中,有磁州窑白地黑花“经瓶”的腹部有文字“清沽美酒”、“醉乡酒海”等,即可证明。
陈设器@器物溯源丨兰斛藏香,梅瓶浸玉
文章插图

北宋末期井陉窑酱釉刻划“天威军官瓶”文梅瓶
亦有宋代赵令畤《侯鲭录》记载,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颈、环口、修身,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馈人牲兼以酒,置书云: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焉。他境人有游于是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束带迎于门,乃知是酒五瓶为五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