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设器@器物溯源丨兰斛藏香,梅瓶浸玉( 二 )


陈设器@器物溯源丨兰斛藏香,梅瓶浸玉
文章插图

清乾隆 碧玉浮雕莲花梅瓶
梅瓶的称谓据考究最初出现在明朝,亦有美人肩之称,初始为盛酒器,后转为陈设器及观赏期,及至明代,梅瓶因为备受人喜爱,而成为明朝的高级墓葬品,有镇墓辟邪的作用。除了是地位的象征外,也有风水上的考虑,非王侯要臣,不得“享用”这种随葬品。无论是明定陵还是北京的雍王墓、山东的鲁荒王墓、广西桂林的靖江王墓等均有梅瓶出土的现象,都可作为明代复兴上古礼制而以梅瓶为皇室贵族身份标志物的观点予以解释。
陈设器@器物溯源丨兰斛藏香,梅瓶浸玉
文章插图

北宋定窑白釉刻缠枝牡丹纹特大梅瓶
宋代的梅瓶其造型结构特点是小口、短颈、宽肩、收腹、敛足、小底,整体比例修长,形体气势高峭,轮廓分明,挺拔刚健。北方的梅瓶普遍偏高,瓶身修长高大;南方的梅瓶则普遍矮小,尺寸相对较小。如北宋的耀州窑刻花缠枝牡丹纹瓶,造型优美、釉色青翠、刻花娟秀、刚劲有力。瓶身各部分比例匀称,给人一种亭亭玉立、挺拔颀长的感受,是典型的宋代梅瓶造型,也是耀州窑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陈设器@器物溯源丨兰斛藏香,梅瓶浸玉
文章插图

元代梅瓶改变了宋代梅瓶纵向发展的高挑挺拔造型的趋势,转变为横向发展趋势:肩部日益宽博、瓶身渐趋低矮、重心越来越稳定。表现为:小口外折呈平口,短颈加高上细下粗呈梯形,增大了肩部的尺寸,比宋代梅瓶更显得浑圆丰满,胫部也随之增大,至足部微外撇,放置时趋于平稳,整体上显得饱满雄伟,与其粗犷豪放的风格相吻合。
陈设器@器物溯源丨兰斛藏香,梅瓶浸玉
文章插图

元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此梅瓶小口、丰肩、斜腹、敛胫、平底,造型优美,线条圆润、流畅,雍容华贵,给人以凝重的美感。瓷瓶上所绘的青花纹饰层次多样,从上至下有6组带状图案,主次分明,富丽饱满:瓶口外壁饰杂宝,肩上部饰缠枝西番莲,肩腹部刻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腹下部饰一圈卷草纹,胫中部饰一圈变体莲,近底部变体莲内饰缠枝花卉盘珠纹,非常之独特,体现了极高的烧制水平。被誉为“天下第一青花”。通体绘有各种青花纹饰,虽然纹饰层次多样,但上下饰的西番莲、杂宝、变形莲瓣纹、垂珠纹等都很好地为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主体纹饰服务了,从而使得整个器物浑然一体。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而瓶中所绘人物的生动神情尤其精彩: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浆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而空白处则衬以苍松、梅竹、山石,显得错落有致。白釉洁净润泽,青花用料浓淡相宜,发色明丽,富有层次感,加之遒劲的拓抹绘瓷笔法,使画面有丹青之妙,周身散发着美器的光泽。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陈设器@器物溯源丨兰斛藏香,梅瓶浸玉
文章插图

宋波纹梅瓶
明代是梅瓶烧造的高潮阶段。从明初至明末,梅瓶的造型表现出“求大同,存小异”的程式化特点。口部浑圆厚实,多为唇口,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肩部向上抬起,线条饱满而有力,腹部之下近于垂直状,有的微向内收敛,足部微向外撇。
陈设器@器物溯源丨兰斛藏香,梅瓶浸玉
文章插图

盛世欢歌吉祥瓶
清代梅瓶打破了以实用为主的酒具,而是更趋向于赏玩的陈设器,因此,就梅瓶造型而言,清代御厂更趋向于小型化、精巧化发展。口径增加大小之分,肩部也有丰肩、平肩或溜肩。特别是在康熙、雍正时期,梅瓶的肩部较前更宽,由溜肩变成了平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