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_求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 700字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 。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 。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 。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 。在漫长的25个月里 , 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 , 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 。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 。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 。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 , 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采访人员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 。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安妮 , 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有她在 , 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 。
安妮从13岁生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后不久 。
少女的日记、本该是纪念日常的奇想、情窦初开的悸动 。平凡而快乐的“流水帐”常是这年纪的文笔产品 。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安妮日记》就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 。《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 , 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 。《安妮日记》的内容是: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采访人员和作家 , 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 , 于花季之龄死与纳粹集中营,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通整本日记 。写作时的孤独与秘密的保存,却转为世人的广大回响 。善良、正直毕竟才是普世价值 。《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报道 。
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 。我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 , 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 。但事实上 , 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 。
战争就是一种悲剧 , 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 。或许 , 在战争开始的时候 , 会是激动人心的 , 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
安妮日记读后感50字《安妮日记》读后感
在生活中,大家每天都写日记吗?前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安妮日记》 , 这本书深 深地吸引了我 。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 。它主 要讲的是: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他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 。在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她的笔记录了 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的成长经历 , 并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与父母的关系、自然、宗教等 问题进行了反思 。
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 。8月4日这天 , 纳粹警察冲进密室,逮捕 了安妮他们,把他们投入了集中营 。在战争结束的前夕、在黑暗即将过去的时候,安妮和她 的妈妈、姐姐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彼得一家和杜瑟尔医生也惨遭不幸,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 生还 。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安妮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度过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两年时间  , 没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快乐和友情 , 只有日记本陪伴着她 。她向它诉说心中的苦闷 , 讲 述身边发生的事情,描写各种感受和情感 。他以少女特有的清纯的语言 , 记录了成长中的困 惑与好奇以及青春的萌动与期待 。同时,她以勇敢的笔墨,控诉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谴责 了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 。从中,我也感悟到了安妮热 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满怀着理想 , 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 服 。我们还要学习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
《安妮日记》这本书不仅让我读到了历史、战争、种族迫害,还读到了期盼、成长与困惑。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读安妮日记有感一,50字安妮日记:在她的日记里倾诉这一切:对母亲的不满,对父亲的敬佩,对彼得的爱意,对胜利的希望 。有消极也有积极,有恐惧也有欢乐 。
安妮日记每章一个读后感篇一:安妮日记读后感
细细地品读完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这个女孩,这个与我同龄的女孩,着实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犹太少女安妮13岁时,为躲避德国纳粹的追杀而住进狭小的密室,他没有自由 , 她恐惧,她痛苦 , 如花的生命随时会因一次大意而丧失 , 她的生活没有保障,就连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问题,而这样的生活她足足呆了两年之多……
真的很难想象,当人们因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感到痛苦时,安妮却仍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将这一切化为了为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
文中有一段曾写道“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不绝望 。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作是一场有趣的探险 , 充满危险和浪漫情事,并且将每段艰辛的事情当作我日记的材料 。”安妮虽然恐惧 , 但她不放弃 , 而是把逆境化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可见她的精神家园是丰硕的,富有的 。
再看看我们自己,从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们就好似一个美丽的泡泡,尽管耀眼夺目,但却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随时可能破碎 。因此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但相对于经历战争痛苦的安妮,我们所谓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难都勇于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逆境中沉沦 , 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奋起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逆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锤炼自己 , 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因为,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永远快乐的女孩;一个面对逆境却不愿低头的女孩正激励着我们冲出逆境!
篇二:《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活泼可爱、眉目清秀的犹太少女 , 由于法西斯对犹太人的残害,她们全家人和四个犹太人邻居,带上生活用品,一起躲到她爸爸公司里一个很隐蔽的房间里 , 他们把那里叫做“密室” 。
密室里的生活既艰苦又难熬 。走路要轻;要在公司的人来上班之前先洗漱完毕;还要在公司的员工下班以后才能下楼用热水……如果不遵守以上条例,就可能被人发现 , 并被带到集中营去 。飞机投下来的炸弹虽然能炸毁房屋,但却炸不毁安妮坚强的意志 。在她感觉无聊时 , 就用学习和从阁楼上的窗户眺望大自然来消磨时间 。安妮就是这样坚强不屈地生活着 。
后来安妮和彼得.威尔彼此相爱,每当他们互相亲吻的时候,她就感觉幸福走遍了全身 。
《安妮日记》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战争和种族迫害,而且让我看到了身处逆境的人们是如何克服困难,顽强地生活着 。安妮的生活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
篇三:安妮日记读后感
再一次翻开它,我已经又长大了半岁 。可能正是这个原因吧,我看见的《安妮日记》已经不一样了 。
里面讲的是一个在二战时期犹太小女孩安妮两年的密室生活:
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因为当时是法西斯主义 , 犹太人惨遭迫-害,所以安妮一家以及凡丹夫妇和他的儿子彼得;杜瑟尔医生和在安妮爸爸公司工作的克莱尔、米普、艾莉搬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分公司的后屋,安妮在日记里一直称它为“密室” 。
安妮自从搬到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的密室里 , 白天不能打开窗帘,怕别人看见 , 晚上只能打开一点点窗户透透气,但立刻就要关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为隔壁会听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气暴躁 , 经常大吵大闹,克莱尔的体弱多?。饷娌欢洗吹挠烫吮簧钡南ⅲ愕么蠹倚纳癫荒?。
在密室生活的两年里 , 正处于花季少女时期的安妮,在极度的恐慌与不愉快下,在暗淡无光的密室里,度过了少女成长的关键时期 。然而她却毫无办法,因为他们是走到处处都会受到德国人歧视的犹太人 。战争的残酷令我们无法想像 。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来到的时刻,纳粹分子冲进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这些犹太人 , 结束了他们两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妈妈,凡丹夫妇一家,杜瑟尔都惨死在集中营里 。克莱尔被送往德国服劳役,中途逃脱;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
惨淡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安妮,她还是个爱说爱笑的女孩子 。只是最终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但是 , 从安妮的这些日记中 , 战争的残酷无情已经败露无疑 。
这并不是安妮一个人的日记 , 这是二战时期千千万万犹太人的心声 。当时的犹太人,可以说为了怎样给他们设计刑法,德国的警-察和法院的人都想成傻子了 。安妮和其他犹太人一样 , 渴望自由 。
由此我想到了许多许多,我觉得这本日记不仅是在诉说安妮的心情,而且是在描述战争的痛苦 。法西斯 , 这个曾经夺取几百万犹太人生命的词;希特勒,这个曾经让千千万万德国人感到耻辱的名字!战争不仅能使每个人心惊肉跳,让任何一个人可能死去,最重要的是它能将美好的和平毁于一旦!
我真的希望 , 不论在哪个国家,在什么时候 , 都永远不要再出现战争这个字眼儿 。只有全世界的每个人都和平相处,人类才会有大发展 。如果地球真的分-裂成了几块 , 只要人类的心还接在一起,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但是,人类的心如果被战争隔开了,那就真的没希望了 。就像著名的通天塔传说,只要人类没有了和平与团结,就算通天塔真的建成了,也会轰然倒塌 。所以和平是人类发展的桥梁 。
希望大家记住 , 不管什么时候,和平都是最重要的!
安妮日记读后感一位少女未到花季便在集中营悄然死去,一本在黑暗中写成的日记却永远传下来 。她的希望、她的勇气和她的温柔的悲伤永远地打动着全世界青少年和父母的心 。——题记 1942年—1944年 , 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 。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 。安妮是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 。战争是可怕的,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是优越的,人人平等,当孩子用真实的笔调写下这一切,没人不会被触动,等待天真少女的不是花季,而是死亡. 她是个苦命的女孩,在本该面对阳光灿烂微笑的年纪,却得生活在黑暗的小屋里,或许她和美丽心灵中的那个孩子一样,还不真正了解,她和死亡和分离的距离有多远,战争真的很可怕,只希望世界永远都是微笑平静的.
安妮日记 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
1942年—1944年,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 。安妮是位犹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 , 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 , 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采访人员,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 。但是安妮仍写道:“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 。在此同时 , 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 。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
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 , 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 。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 。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 , 战争能摧毁一切 , 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求安妮日记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_求安妮日记读后感】1942年—1944年,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 。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 , 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 。安妮是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 。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 , 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 。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 。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采访人员,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 , 像闪着彩光的泡沫 。但是安妮仍写道:“我仰视天空 , 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 , 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 。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 。也许有一天 , 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带着心中不可泯灭的希望!
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 。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 。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 , 同时也多美的男人!”……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但是 , 这样的一名如花少女最终没有逃过被纳粹残害的命运 。当她在贝根贝尔森集中营永远地闭上双眼时,她距自己16岁生日尚差3个月 。
安妮生前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 , 仍能继续活着 。”她的愿望终能得偿 。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在暑假里,我读了《安妮日记》,才知道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 。我们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 。但事实上 , 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 。悲剧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绝对的和平时期只有不到200年 。人类为了征服与反对征服而进行战争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人类生存的本义 。
安妮•弗兰克(AnneFrank) , 一个犹太少女,1942年6月12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迫于日益残酷的排犹浪潮,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共八人躲进她父亲公司的密室 , 八个人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 。在漫长的25个月内,唯有这位13岁犹太少女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 。
对十三岁的安妮来讲,这日记本就像打开一扇门,它通向成长 , 通向无限的希望 。安妮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无我 。”然而,安妮不再有机会回味这一切了,因为同时拉开的,是战争的序幕,随着警报的拉响,恶梦就开始了 。而她面对死亡的阴影 , 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 。安妮说:“我常常沮丧 , 但从不绝望 , 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 , 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 。当我抬头凝望天空 , 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 , 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采访人员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 。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 。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 , 细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 。她可以说:“我必须承认 , 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 , 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 。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 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 , 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 。
安妮用她天生的好文笔向我们展示了她那段最美好的时期 。从13岁到16岁,几乎每一篇日记 , 更多的不是战争带给她的沉重 , 而是她对待战争的乐观 。一切是乐观的……因为有那么多的东西支撑着她 , 爸爸,妈妈,姐姐 。和那个16岁的,她喜欢的男生……
她永远有那么一点期待,也许战争结束了,她又可以上学,又可以看见他,又可以开心的,开心的干好多的事情……
后来 , 安妮被抓到了集中营,但是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那样的充满希望……
但是 ,在安妮16岁生日的前3个月,她却去世了,带着绝望……不,带着那么一定点的希望走的……她的精神垮了 。爸爸的杳无音讯,妈妈的死,姐姐的突然离去,使安妮,那个因为战争和疾病而不堪一击的女孩再一次的受到打击……她在3月初,一个原本充满希望的春天,悄然离去……
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 。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