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反思_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好处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本学期的四年级数学更换了新教材 , 与以往的内容相比虽然变化不是很大,但是编排体系都有不小的整理,本学期我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并且依据河北省教学评估细则的要求对本学期地教学工作进行了周密的计划 。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 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细节的教育,加强了双基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 。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 , 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高和帮助 。
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 。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好,特别是除法,甚至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会 。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 。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学生的渐变计算能力更是差,特别是乘法分配律 。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 但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 。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 。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
总体来说,四年级的数学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收获 。
参考资料: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的计算素养,提高计算准确率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的首要前提 。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 。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计算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
准确率不高原因分析
1、粗心大意、书写潦草没看清题目 。
在做计算题时  , 一些学生态度轻视,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 , 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一些学生书写潦草看不清题 。比如:把“5”写成“3”,将“6”写成“0”;把“+”写成“×”等 。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有时干脆漏掉一个数字 。
2、概念不清,运算顺序掌握不好 。
有些学生平时知道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而类似7.89-6.89×1.5时,有的学生就会先减后乘 。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 , 将运算顺序搞错 。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0.4+0.12)÷0.4可以简算成0.4÷0.4+0.12÷0.4而在做0.4÷(0.4+0.12)时就没有简算方法
3、多受负迁移的影响 。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 , 即学习中的迁移 。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 。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 。比如:计算小数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会把小数点对齐,出现小数加法时的计算情况 。
针对以上问题 , 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1.端正学习态度,抓好书写 。
学生的板演 , 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 , 确保不漏数,不抄错题 。比如在学习小数的乘除法 , 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 。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中间有零的 。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
方法一:打草稿的习惯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计算时 , 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有的直接口算 , 有的在书上、桌子上甚至在手心里,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 。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 。针对这一情况,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要准备好草稿本 , 认认真真地打草稿 。
方法二:检查、验算的习惯 。检查方法是:先验算 。经过验算就能确定题是否做错 。如果有错再检查题目是否抄错,题目没错再检查方法 。验算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准确率的一个法宝,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用好这个法宝 。
方法三:理解算理,优化算法 。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 。学生头脑中算例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老师先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公式(a+b)×c=a×c+b×c , 再讲明算理:用括号里面的数分别和括号外面的数相乘,再相加 。学生明白了算理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12.5×(0.8+4) =12.5×0.8+4,学生就明白怎样的题可以做简便运算,怎样的不可以做简便运算 。
3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
(1)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 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是很有必要的 。这些口算题可以是卡片、听算 。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 , 答完计时,看哪组学生答完十道题用时最少 。
(2)笔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
笔算是计算重点,本学期主要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和简算 , 这部分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 。针对这一问题,要求学生计算要做到“四查”:一查数字是否抄对了;二查符号是否准确;三查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四查结果是否算对和写上 。
(3)简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
简算是依据算理 , 算法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 , 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 。在本段数学教学里,主要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进行简算,而乘法分配律学生出错的机率更大 。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 , 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
(4)估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
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 。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的数的大致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
4、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 。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
纠错题型上的练习我通常这样设计对学生的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总结出预防同类错误的方法 。在练习形式上安排有多种形式:可做单项练习,如判断题、找出各题错误处、改错题等练习;也可以做综合练习;可以把各类错题印在作业纸上 , 课上发给学生改,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错题本 , 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重新分析订正等.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 。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1、对新理念的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 , 对于我们在大会小会上不止一次听过、在笔记上不止一次写过的“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之类的话,有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这样的问题:
a 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意义吗?有什么意义?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服务?
b小学阶段,必须获得哪些将来必需的数学知识?将通过何种方式帮助学生获得这些知识?
c在教学中都有哪些方法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得到不断的发展?
2、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a 这一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b 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仅仅是教知识吗?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
c 这一课到底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服务?
d 这节课要达成哪些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吗?
3、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减少遗憾 , 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课堂教学效果怎样?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1)对于课堂活动的展开
a 课堂采用启发式还是注入式?是否忽视数学学习活动的内核─思维?
b 学生是否能积极投入、善于合作;勇于发现、敢于表达;是否能自学,善于交流?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世界如何?
c 在自学交流、合作探究、实践发现、猜想论证、争论研究、创新答辩等学生学习方式中,哪些方面的效果是好的?是在怎样的背景与情境中展开的?
(2)对于课堂中教师角色的把握方面
你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知识传授者?一味讲授、严厉监督?
(3)对课堂环境的营造
你是否能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学习环境?是否能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环境?还是比较注
重规范、有序的教学秩序?还是让学生处于专制、服从、沉默、压抑的状态?
(4)对教育技术的运用
是否能科学运用各种媒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的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并艺术地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4、教学后反思:
教然后而知不足,教学后的反思会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学习,进一步地激发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每节课后 , 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a 为什么我的课堂气氛不好?为什么学生对我的课兴趣不大?为什么我任教的班级成绩不理想?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教案?什么样的作业才算是好作业?什么样的试卷才是好试卷?
b 有的学生读书很懒惰 , 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愿知道 。作业抄袭 。老师除了教育之后,还要寻找本质原因的 。从小到大学生一直这样吗?家庭原因还是社会原因
吗?或者是个人遇到什么问题的原因吗?
c 有的学生读书认真,成绩却上不去 。难道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学生在学习上是否有焦虑?是情感问题还是智力问题?我的教学方法合理、科学吗?我教书认真、尽职吗?
d 我了解任何一个学生吗?包括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内心世界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根据教师平时的需要 , 提供一下教师反思框架:
(1)发现问题 。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象档案资料等等 。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 。
(2)分析问题 。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 。教师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 , 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进行 。
(3)确立假设 。明确问题以后 , 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 。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
(4)验证假设 。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
参考资料:
求教几篇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谢谢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_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好处】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 ,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 , 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
总之 , 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 。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 , 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 , 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 。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 , 积就乘100 , 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 。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庇谑且煌ǘ纪?。“试一试”自然没问题 。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 。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 。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 。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 , 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 。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
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 , 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 。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
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 。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 。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 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 。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 , 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 , 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 ,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
求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 。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 。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 。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 , 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
首先,要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 。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 。本课教学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 。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 。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 。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 。
怎样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很多,我们可以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三个层面去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
一、课前反思
1、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课前反思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 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往往都在沿袭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 。当然,这些方法有它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它却有着某些不足,需要我们改进 。所以我们在课前进行反思 , 首先应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这样才能作到扬长避短 。
2、是否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 , 特别是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课前反思使自己成为教材的创造者,才能全面盘活教育资源,全方位优化教学资讯 , 在开放的、多样化的教育情境中促进学生发展 。
如:上学期我送教下乡开的一节课《百分数的认识》,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总会一遍又一遍的去阅读、分析教材,希望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已有知识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或是枯燥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 。我们知道晋江这个地方 , 学生对足球是陌生的,许多同学对于“足球怎么比?”、什么是“点球”是毫无概念的,这样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无法真正地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由此,我想就应改编教材,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来引入 。于是想到了“篮球” 。因此 , 在课始我设计了五一期间镇教委办将要举行的教师定点投篮比赛这一情景 , 以此为契机 , 我让学生推选一位老师参加定点投篮比赛,刚开始只出示了老师投中的次数,没有投篮的总次数,让学生意识到要比较三位老师的投篮情况 , 就必须比较投篮的命中率 。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百分数的好处,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 。学生兴趣盎然 , 他们情不自禁地就进入到情境之中 ,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欲望,既显得亲切自然 , 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同时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学习的对象 , 很自然的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
课前反思能让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新的理念,只要给学生创造探究性的问题情境 , 给学生创造机会,学生手指尖上出智慧的精彩是可以预期的 。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 , 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 。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时处于高度紧张活跃的状态 , 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教学行为是否得当等等问题,并积极思考如何利用课上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与策略 ,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 , 在认识完百分数的读写法及意义后,我让学生说说百分数有什么特点?结果学生给出的答案都是百分数都带有一个百分号,或是百分数表示两个量进行比较 。我当时马上想到学生可能是受百分数的读写法及意义的影响,还有可能就是我提的问题并不明确 , 误导了学生 。于是 , 我马上启发学生:大家注意观察黑板上的百分数的分子有什么特点?学生马上思路一转,就想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小于100、等于100也可以大于100 。从而真正体会到百分数的特点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好处反思就是教师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后的总结,总结这一节课的经验与不足,使自己的经验更丰富 , 减少失误,获取更大成功 。
人的思维具有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教学反思,对提高学生维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
一、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以,如何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极其重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高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 。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 。
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时 , 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到底如何认识呢?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通过新旧知识的冲突和新知识的障碍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

二、多角度思考问题,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
多角度思考问题,是思维的求异性的基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年龄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思维求异性的发展 。所以要在训练中使学生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
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 。当加数相同时 , 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 。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 。可以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 , 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 。防止学生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不仅理解与掌握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锻炼了求异性思维 。

三、广泛发展思维,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单一性,对思维目标的追求是思维的主要方向 。这是小学生的知识体系及日常思维习惯所决定的 。发散性思维的显著标志是思维联想 。联想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这就要求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广泛地联系所掌握的知识,多方位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 , 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这就是联想思维训练 。
例如在教学《游国家森林公园》时,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方案 。如“一车队可运游客216人,二车队可运游客有192人 , 三车队可运游客有240人,今天有420人去苏州,有187人去黄山,现在2车队有4辆车,3车队有5辆车,1车队有6辆载客36人的客车,请你来设计乘车方案 。”这道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可以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分析、解答,既可以安排所有车队的车都出发 , 也可以让学生思考不一定所有的车都出发,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单一的知识传授的环节 , 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