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论文_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的论文到底怎么写参考范本: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 , 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 , 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 , 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 , 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 , 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鞘迪执俳娣⒄沟慕逃康牡?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跃咛宕胧┪椒ɡ从姓攵孕缘卮锏浇萄勘?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杓剖ι餐斡氲难澳J剑盟醒斡肫渲? ,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 , 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 , 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 , 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 ,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 , 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 , 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小学数学论文题目大全?这里搜集了一些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
1、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
2、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3、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4、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
5、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6、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7、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8、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9、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10、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1、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2、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
13、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
14、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15、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16、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
17、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18、年、月、日
19、培养自学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20、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 , 逐层提高”法
21、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
22、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23、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24、提高认知水平,培养自学能力
25、圆的面积”的教案
26、圆柱的认识
27、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28、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
29、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0、小论文巧算圆的面积
31、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32、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计算法则教学
34、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
35、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36、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
37、营造探究氛围一例
38、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格
39、《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40、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
41、合理运用学具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42、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
4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44、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46、浅谈“数形结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47、借助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48、对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练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48、多通道促进数学课堂公平
50、上“活”概念课,灵动新课堂
51、对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52、对小学数学动态生成式课堂结构的认识
53、对新课程中估算教学的几点想法
54、谈小学应用题教学如何为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条件
55、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口头评价
56、让新理念成为把握教材的支撑点
57、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58、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59、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60、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数学老师教研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具体如下: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然而 ,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则是众多老师困惑的一个难题 。
一、激发学生兴趣乐于计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 。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 。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得想方设法吸引学生 。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 。因此 , 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 , 又有趣味性的练习 。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 ,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如:用“抢答练习”“找朋友”夺红旗”“送信”“闯关游戏”“数学接力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视算、听算;限时口算 , 自编计算题等 。
    同时可以采用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 三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
二、讲清算理和法则: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 。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
    在教学时 , 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要引导学生把算理说出来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则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 。
    如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除法 。
    42÷2时,许多学生会总结这样的算法: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一位数去除个位上的数,商写在个位上 。
    当学生得出这样的算法时 , 一定要让 学生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
    教师可以让学生摆小棒,帮助理解算理 。将小棒10根捆一捆,先将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 , 每份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小棒 , 也就是1个一 。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因此42÷2=21 。
    学生理清了算理,明确了方法,懂理会法 , 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
    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 , 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
    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
    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 , 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 。
    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错误情况,如:
    25+75-25+75(应等于150,而误得0)
    3.6-3.6×0.5(应等于1.8,而误得0)
    7.56÷0.4×2.5(应等于47.25,而误得7.56)
    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 。
三、加强口算训练 。
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坚持口算训练 , 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
随着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同,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 。低中年级主要练习一、两位数的加减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
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到难,要有一个坡度 。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 , 加快计算速度 。训练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 。
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14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 。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
进行口算训练时,要注意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夺红旗、对抗赛、接力赛、口算游戏等 。
四、重视简便运算 。
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 。简便运算的基础是一些数学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 。
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 。如:
182+37+18+263=(182+18)+(37+263)
29×75+29×25=29×(75+25)
15-7.8-2.2=15-(7.8+2.2)、9÷12.5=(9×8)÷(12.5×8)
……
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很多,有些计算可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把已知数转化为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凑整法” 。
凑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或改变运算数据等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 。如:
327+101=327+(100+1)
9+99+999=10+100+1000-321×9.9=21×(10-0.1)
9999×2222+3333×2222=3×3333×2222+3333×3334=3333×(6666+3334)
……
学生通过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做到了:变难为易,变繁为简 , 变慢为快 。
五、易错题对比练习 。
学生在旧知识的学习和强化的过程中掌握了计算方法 , 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固定的思维方法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 , 但也有消极的影响 。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往往将过去所用的方法不合理地移用到新的计算中,比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常出现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的情况 。
学了乘法分配后,往往和乘法结合律的计算方法相互干扰,计算8×4×125时,他们就错做成(8×125)×(4×125) 。
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学生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 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 。如:38.41+5.7和38.41×5.7;(25×40)÷(50×2)和25×40÷50×2;16.9-(8.5-1.5)和16.9-(8.5+1.5);25×(4+8)和25×(4×8) 。
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详尽地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混淆,以巩固正确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保计算的质量和速度 。
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学生有以下常见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 。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 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 。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 , 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 。
除此之外,还给学生一些方法 。如:计算的检查方法: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 , 四对得数 。
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 。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 , 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 , 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
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 , 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 , 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
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 , 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 。
3、养成良好验算习惯
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 。我认为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
计算完一道题后,或采取笔算验算,至少也要采取口算、估算验算;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 , 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 。
总结: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的长期教学工作,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教师要注意让计算教学变得有趣,算理与算法相结合 , 算法多样化以及算法的优化,还要注意强调验算的重要性,做好验算示范,在丰富学生知识含量的同时 , 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的数学课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 , 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分析,不论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是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影响都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就像邓小平曾说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同样,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也是在教师 , 如何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呢?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一、先从本身着手,让学生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
作为教者本身来讲,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比如,师德修养,文体方面等等,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要和学生结交成各方面的朋友,从而使他们喜欢你的同时,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 , 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 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要求 , 如果自身不修边幅、口无遮拦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更不用说喜欢上你的课了 。学生一开始就抵触你,即使你再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都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
二、其次先要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 。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 。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 , 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 。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加,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100以内二位数加减二位数中,我让一部分学生当作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作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从一买一卖中得到乐趣,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让学生们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三、再次要设计疑点,激发思维火花,“勾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起于思 , 思起于源” 。心理学认为 。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 , 思维也就应运而生 。例如:我在教学中 , 经常会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通过换位思考,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境况,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疑” 。引起思考 , 是需要学习的开始 。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欲望 。同学们跃跃欲试 , 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
四、通过让学生进行“争吵” , 在争论中提出问题,开拓思维能力升华兴趣 。
学习数学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劳动 。学习的直接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学生在刻苦学习 , 认真钻研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升华的 。一个懒于学习,不愿思考的学生,是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丰富想象,开拓思维 。这样,对升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次,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力 , 升华兴趣的一个好办法 。因此,教师可采用同桌、小组、全班等讨论形式,组织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触发,交流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 。利用这个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钻研某些问题的更高兴趣 。
五、最后通过表扬、鼓励 , 让学生体验喜悦,延长学习的兴趣 。
学生有了兴趣 , 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 。因为小学生的兴趣既不稳定,又不长久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 , 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 。”这种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 。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点点鼓励,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会浓厚、持久 。综上所述,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它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小学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是核心的任务之一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
一、联系生活 , 培养空间观念
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这些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原型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首先是联系生活中熟悉的实际事物 。例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搜集了很多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 ,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上课开始,我一边拿出一些物体一边让学生说出物体名称并引导说出几何名称:如,牙膏盒——长方体 , 魔方——正方体,茶叶罐——圆柱体,乒乓球——球体等等 。学生学习《三角形》一课中,我拿着他们平时玩过的三角形纸片,问:“这是什么形状?”“你还见过哪些三角形?”这时学生马上会说他们自己用的三角板,脖子上戴的红领巾,住房的屋顶架等等 。再如 , 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上课伊始进行谈话:“同学们 , 每周星一,我校都要举行升仪式,五星红旗随着国歌冉冉升起,你知道红旗是什么形状的吗?再看小朋友常用的手帕是什么形状?”(生回答师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接着提问:“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 。通过谈话,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揭示课题 , 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直接而有效 。
二、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
皮亚杰说: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 。借助操作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 , 从而抽象出事物本质,获得对概念、法则及关系的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 , 其实是学生多种感官协同的活动,是促进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操作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空间与图形”知识,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通过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把知识内容与空间形成统一起来 , 建立几何概念,促使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
例如:教师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可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接着,引导学生自由操作,通过比一比、滚一滚、搭一搭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 。然后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找各种形状的物体 。最后,组织学生用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 , 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及区别 。可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把想、看、做、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思维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得到相应的表现和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初步认识这些形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
三、大胆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要概括世界的一切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往往和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结合起来 。例如,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就有不同的形状 。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熊猫玩偶,先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猜一猜某幅画是谁画的,他坐在哪个位置 。这样通过学生的观察、想象、绘制和比较在不同位置上的物体或实物模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他们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发明、创造 。
四、实际应用,深化空间观念
几何体与实际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几何基础知识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形体特征、形成正确概念,而且要在理解相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几何形体的空间形象,深化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计算做一个油箱用多少铁皮就要求出六个面的面积 , 计算粉刷教室四周和顶部的面积则要用五个面的面积再扣除门窗的面积,学校行政楼前的柱子是什么形状?包在它身上的铝质材料需多少?等等 。这些都是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又如,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后,让学生明确不管长方体的位置如何,所占空间的大小都是长、宽、高的积,因此求油箱里油的体积也是长、宽、高的积 。通过这一系列联系实际的活动 , 来深化学生的空间观念 。
总之,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不但是发展小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也可以为其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兄谄涓玫厝鲜妒澜?。但是,空间观念的养成 , 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实际观察、实践操作、大胆想象等途径,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小学数学论文,给几篇例文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 。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 。”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 。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 。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 。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 , 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 。”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 。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 。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 。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
“105、203房间、2003年”中 , 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 。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 。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 。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 。”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 , 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就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 主体性的一代新人 。这里的所谓人格,是指学生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 。这不仅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 奋斗目标,也是督导评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依据 。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构想如下: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的构想
1.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通过教与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 。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 , 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 。
2.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 。即,那些 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规律、公式和数学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 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 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以及动 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
4.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兼顾“因材施教”的推 进 。
5.课堂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认知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 。
6.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如何,发 展趋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
7.进行“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课时教学效果的量化测试和“智能”与“情意”方面相应的课外跟踪考 查结合 。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评价的构想 。
(一)对“掌握知识”的评价构想 。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 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 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 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 , 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 的活泼的知识结构 。那么,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 , 展开求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 , 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 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 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 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 浅出 , 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
(二)对“发展能力”的评价构想 。
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 。“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 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 , 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 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 。”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 向高级逐步提高 。练,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 。因此 , 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应 包括下列内容:
1.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
①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 , 强 化记忆的作用 。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 , 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
③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 , 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 学目标 。
④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所反馈问题的要害;“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 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
2.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
①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
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 , 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 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 。
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 。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 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
②在本阶段中,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 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
3.对“独立练习交流与课堂总结”层次的评价内容 。
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
②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 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
③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三)对“陶冶情操”的评价构想 。
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 , 而情意商数却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 。科学界已提出:一个人的“智商 ”只占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 。因此 , 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其核心素质是高尚的人格 。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科学品质,已是当务之急 。为此 , 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应当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该 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是否做到 为此不遗余力,持之以恒 。
总括起来说,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 。学生从 事学习的正确认识是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基?。涣己玫那楦杏帜芡平娜鲜逗托卸欢崆康囊庵驹蚰?使学生锲而不舍地提高认识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评价学生的“认识过程”,旨在界定学生揭 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的水平,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 。评价学生的“情 感过程” , 在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养 。评价学生的“意志过程” , 使教 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砥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 , 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 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勇进,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
据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去评价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 。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 。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 。评论说,由此可见 , 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
从这以后 , 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 。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 , 取出来 。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 , 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 。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 。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 。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 。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 , 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悬赏【小学数学教研论文_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数学课堂中的生活问题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 , 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之间关系的精彩描述 。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 , 会使学生的思维因缺乏具体生动的信息支持而倍感困难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对如何认识数学教学有明确的阐述:“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在教学要求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一部分学生很害怕数学 , 不喜欢数学,我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很是枯燥无味,很抽象 , 与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就觉得学习数学没有太大的作用 。不知道如何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如何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 就必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 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到数学还是很有意思的,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从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才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一、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重要的成分,也是学习动机最难实现、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因素 。小学生的兴趣是广泛多样的,但是又不稳定,容易发生转移 。往往这一时刻还是对这个事物感兴趣的 , 可是没有多久兴趣就发生了转移,被另一个事物代替了 。我们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个年龄特点,尽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 , 不如好知者;好知者 , 不如乐知者 。”只有让学生形成了愉快体验的“乐”境,才是求知的最佳境界 。
其次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走进课堂的必要保证,教师要鼓励学生碰到问题要勤于思考,当他们看到一个现象的时候 , 可以凭他们的直觉说出其中的问题,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胆量和思维的敏捷性 。鼓励学生在解数学问题的时候,不要仅仅满足于一种答案,尽可能的一题多解 , 并且能从中找出最简便、最合适的一种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还有平时做题、写字包括听课的姿势都应该是良好习惯培养的范围 。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善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根本因素 。那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讲究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使学生认为你所教的课程最有趣味,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如渴望幸福一样在你向他们讲基础知识的这门科学领域里有所创造 ----你要把这件事看着自己的光荣 。”当教师带着微笑和自信走进课堂,以和蔼和负责的态度从事教学时 , 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以最高涨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
在教材的处理上,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时 , 没有采用教材上的例题 , 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例题进行了改编,根据 10月份刚刚结束的第九届校运动会出了两道例题 。课上首先展示了校运动会现场一些精彩的比赛场面 , 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回了校运动会举行的那两天 , 通过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为了不让学生过分把精力分散到运动会上,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学习的任务,留有充分的时间联系教材进行自学,最终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得出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运算定律 。又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小明在家一天天的看日历,盼望着爸爸早点回来,因为他在期待着爸爸给他带回的礼物 。三个月后,爸爸回来了,他撒娇地对爸爸说:“我等你等到花儿也谢了!”,你猜猜小明一共等了爸爸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这三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 答案也是多样化 。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从整个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和自豪,尤其时学生有收获的时候,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时,就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和求知兴趣 。这也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而且他们的形象性思维很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探究教学法,还有激励教学法,小组合作的方法等等形式来吸引学生,使得教师乐教 , 学生乐学 。
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课堂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 不断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第二部分“课程结构”的第五点就是“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增进学校和社会的密切联系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由此 , 我们也可以看出课外实践活动课程在我们的课程结构中还是占了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和社会的直接联系,从而让他们直接面对生活中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存在的广泛性 。我在“我们去秋游”这节实践活动课上,利用“秋游”这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 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秋游经验展开讨论,秋游中有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在秋游之前就必须解决的 。学生提出了很多的数学问题:要确定有多少人去?怎么去?去哪儿?时间怎么安排?需要多少的费用?更有甚者说到要带雨具、药品之类的,这时教师也要及时鼓励他们考虑问题要周全 。在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后 , 我就根据我们学校准备要去秋游,给学生我们四年级的相关材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分析并解决以上所提出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 , 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其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如此有趣、如此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
总之 , 日常生活实践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进生活中学生能够观察到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拉近数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能够把更多的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促进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数学的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