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班的幼儿年龄特点有哪些区别?年龄特点区别
小班幼儿的交往范围?。疃兄还刈⒆约?nbsp;, 对别人做些什么没有特别的反应 , 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也开始关注别人的语言和行动,并作出简单的回应 。
中班幼儿社会性交往水平开始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社会为中心转移,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玩 , 而是开始喜欢找同伴一起玩,有强烈的参与同伴游戏的愿望 。
大班幼儿更喜欢与同伴一起活动,而且关系较为融洽,往往能把这种关系保持到活动结束 。他们常常是边操作边交流,乐意介绍自己的操作经验 。
为了便利教养,一般按照年龄划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其中小班为3–4岁幼儿,每班20-25人,中班为4-5岁幼儿,每班25–30人 , 大班为5–6岁幼儿,每班31–35人 。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逐步进行有组织的作业,如语言、手工、音乐等 , 注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各国对幼儿园定义中非常明确游戏是幼儿园里幼儿教育与生活的最主要内容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大中小班的创造性培养: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_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那些?】1、培养小班幼儿的创造性,首先应理解和接纳他不自觉的模仿行为,并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巧妙地使模仿成为小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成长的过程,为创造打下基础 。一方面,教师可以用平行游戏来代替说教,使幼儿得以观察、模仿、学习 。
2、中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 重点应放在投放的材料上 。一方面投放的材料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以利于幼儿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不断地变换方法和角度进行试验、探索和创造 。另一方面投放的材料应体现开放性 。如半成品材料,具备了多种组合和变通的可能,可促使幼儿通过自主的探索不断地创新玩法 。
3、大班幼儿创造力有较快的发展,他们的创造性随时随处都有可能表现出来 。教师应注意敏感地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从中挖掘潜在的创造素材,进而鼓励幼儿大胆地“异想天开”“标新立异” 。教师还应注意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启发性的提问 , 激发他们思维的灵感火花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幼儿园简述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 。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 。如两排相等数目的棋子,如果等距离摆开 , 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棋子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一排棋子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短” 。可见,幼儿辨别数目的多少这要受棋子排列形式的影响 。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 , 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 。在正确的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儿童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这些特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 。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以前广阔,内容也深刻多了 。无论是在兴趣爱好方面、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面,都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 。这时的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是容易改变的,但已成为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较快 , 以上三个基本特征在幼儿初期、中期和晚期又各有不同 。三、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3岁,对于多数儿童来讲,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 。正是从3岁起,儿童才开始离开父母入幼儿园 , 过起集体生活 。这个变化比较大,儿童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而适应的关键 , 在于使幼儿与老师、幼儿园、小朋友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因为小班儿童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情绪性强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 。情绪性强,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越突出 。小班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 。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 。如喜欢哪位老师 , 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 。老师拿来新玩具,马上又破涕为笑 。了解儿童的以上特点,对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如每年开学初,小班教师都面临一个接待新入园儿童的问题 。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儿童刚入园的几天总爱哭,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一边用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新鲜事物(如新奇的玩具、儿童喜爱的小动物等)吸引儿童的注意 , 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加入伙伴的行列 。2.爱模仿 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 。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 , 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同样的要多准备几套 。在教育工作中 , 多为儿童树立模仿的样板 。比如,需要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时 , 可以说“看××小朋友学习多认真 , 小眼睛一个劲地看着老师呢!”一般不要批评没有注意的孩子 。如果老师说“××× , 把你的手绢收起来!”可能会引起更多孩子玩手绢 。教师常常是儿童模仿的榜样 , 因此,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先学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 。小班幼儿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 。让他们说出某一小堆糖有几块,他们就用手一块一块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 。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 , 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 。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成什么 , 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面条!” 小班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 。他们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 。因此,对小班儿童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讲反话常常引起违反本意的不良效果 。例如,上课时,有的孩子要上厕所 , 其他几个孩子一个跟着一个学,也要去 。老师不高兴了,说:“都去都去!”孩子们一下就全跑光了 。对儿童提要求也要注意具体,最好说“眼睛看着老师!”而不要说“注意听讲!”因为儿童不容易接受这种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 。四、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1.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 。但小班儿童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 。大班儿童虽然爱玩,也会玩 , 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 。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 。中班儿童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 。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 , 基本都能商量解决,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 。2.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 , 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 。譬如 , 他知道了3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5个苹果,也能算出6粒糖给了弟弟3粒还剩3粒,但还不理解“3加2等于几?6减3还剩多少?”的抽象含义 。中班幼儿常常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 。例如,他们常常认为“儿子”一词的意思就是“小孩” 。当他们听说某个大人是××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可思议:“这么大,还是儿子?”为了使教师说的话能让幼儿明白,必须注意了解幼儿的水平和经验,避免说过于抽象的语言 。语言教学中,尽量用形象的解释来帮助儿童理解新词 。教“笔直”一词,可以竖起一支铅笔,“笔直”就是像铅笔一样直,这样幼儿就能懂,而且能牢牢记住 。五、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1.好学、好问 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儿童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 。小、中班儿童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 。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 , 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 。大班儿童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 。问题的范围也很广 , 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希望成人给予回答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 。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 。家长、教师都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 。不应该因嫌麻烦而拒绝回答孩子的提问 。对类似破坏玩具的行为也不要简单地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一面耐心讲道理,一面向幼儿介绍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大班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 。例如 , 他们已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火柴棒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了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 。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 , 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 , 有的显示出绘画才能…… 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 。幼儿园教师在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各人的特点,长善救失,使儿童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
如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美工活动一、明确不同阶段幼儿美术学习的特点
(1)3——4岁幼儿(小班阶段):这阶段幼儿的手肌肉,骨骼发育欠完善 。这时他们握拿的蜡座应软一些,便于幼儿涂画;块头应大一点 , 便于幼儿握拿;最好是为幼儿选择油画棒,它硬软适中,粗细合适,幼儿用它画出的画面颜色鲜艳,非常适合于此阶段幼儿 。
(2)4——5岁幼儿(中班阶段):这阶段的幼儿有了基本的美术功底,想象力也逐渐丰富,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涂鸦 。此阶段幼儿应培养他们一定的构图能力 , 对色彩的敏感度 。开始围绕一个主题思考如何在画面上表现 , 但是构思常不稳定,仍然边构思边作画,极易受环境或情绪的变化转移而偏离主题 。
(3)5——7岁(大班阶段):初步体会色彩变化的规律,对颜色的敏感度提高,能注意各种图像的大小、位置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能较灵活地安排,使画面情节更清楚 。
此阶段幼儿常常不满足于简单的白纸作画 , 开始尝试各种方式作画,将美术运用到手工、娃娃家装饰、语言角画信等学习和生活中去 。
二、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绘画内容
了解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后,再来制定幼儿美术活动的绘画内容 , 绘画内容的选择应从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出发,所选择的内容应为幼儿所熟悉的 , 接触较多的事物 。为此必须根据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制订好教学度 。
(1)3——4岁幼儿(小班阶段):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涂鸦,如小鸭子涂色,给小猫的花裙子涂色等等 。进行简单的添画,学习简单的线条,如学习直线(小雨点)、学习波浪线(河水)等等 。利用萝卜、马铃薯、纸团、布团(布包泡沫块而成)、串珠(小铁丝穿上木珠而成)等材料进行印章画 。
(2)4——5岁幼儿(中班阶段):学习各种图形替代单一的线条,扩大对物体特征的认识 , 注意主要特征部分不遗漏 。变化人物或动物各部图形组合的位置 , 并表现它们的某些细节,使图像更为生动 。学习简单的写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构图的基本功 。尝试让幼儿玩色,如粉刷房子、印染等利用颜料进行美术活动 。
(3)5——7岁(大班阶段):以情节画为主 , 又目的地安排画面,注意个总图像的位置与动态 , 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去表现情节内容,逐步体会布局的均衡与变化以及美感 。可以尝试让幼儿听完故事以后把故事画下来,又或者让幼儿把国庆节、中秋节或其他有意义的事情画下来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利用已经掌握的美术功底进行其他美术创作 , 如在图书角自己创作一本故事书 。手工角给妈妈设计一条花裙子等 。认识一些有名的画家,欣赏一些名画,可以让幼儿尝试临摹等 。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常用的指导方法
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对于喜好新鲜事物的幼儿来说,采用灵活多变的小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起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
(1)游戏情景法
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的情境来感染和调动幼儿 。如:情境表演、看录像、讲故事、变魔术等活动都是幼儿喜欢的游戏,这些游戏里又包含着丰富的美术知识,而创设宽松、有趣的游戏环境,更易于幼儿把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
(2)观察引导法
美术活动是视觉艺术活动,离不开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时,首先是启发幼儿对生活和事物的热爱 。如引导幼儿观察、回忆最喜爱的动画片里的人物或动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进行交流之后再画 。从而启发幼儿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调整,并把自己的感受和联想表达出来,使他们的画面生动而充满儿童情趣 。
(3)过程指导法
幼儿作画时,教师即不能无目的的巡视,也不能过多的询问干扰幼儿的原有思路 。老师要做到因人而导、因需而导 。如对自信心不足,不敢下笔的孩子,可以采取手把手或在纸上示意,帮他迈出“万事开头难”的第一步 。在幼儿不知道如何继续丰富画面时,老师应及时指导其丰富画面,帮他添上关键的几笔,起到拓展、丰富画面的作用 。
(4)欣赏法
通过欣赏一些中外名家作品、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或其他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作 。
(5)注重幼儿情感体验的表达
绘画也是孩子们的一种表达情感“语言”,他们的画表现了他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而孩子的大脑易兴奋,不易抑制,表现为容易激动,控制自己的能力较差 。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常常把自己的喜悦、快乐、悲哀、烦恼都倾注出来 , 使之成为他们自己天真的语言,他们时而自言自语 , 时而互相对话 , 表述欲望非常强烈 。幼儿作画时 , 教师不要总担心或关注幼儿的造型能力 , 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以“好不好”、“像不像”的标准,而是要使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主的创作过程,建立起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面对幼儿的作品可以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述自己想要诉说的内容 。
四、关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反思
(一)充分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可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儿童的心灵,如:我们带孩子们到古城参观 , 孩子们看到了美丽的景色和人们的各种劳动及古色古香的建筑物,非常开心 。
回来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有的孩子绘画了家乡的特产—张飞牛肉、白糖蒸馍以及保宁醋等;有的孩子绘画了古城各种建筑和植物的美景;有的孩子绘画了叔叔、阿姨与顾客讨价还价的情景 。由于幼儿有了一定的亲身感受,每一个孩子都在快乐的创作,他们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这种创造对儿童来说是很快乐的,幼儿的绘画兴趣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有了真正的兴趣,幼儿的绘画能力才会有提高,因此我们在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不能给幼儿施加明显的压力,这样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绘画过程中找到不同的乐趣,并陶醉于其中 , 最后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旁作耐心的指导,结合孩子的阶段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如:在绘画活动《美丽的热带鱼》中,我先请幼儿观看热带鱼,一起玩“小鱼游”的游戏,幼儿对游动的小鱼增加了兴趣,在兴趣之下孩子们开始动手画,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鱼儿画出来,有一部分孩子或许因为游动的小鱼而产生绘画的兴趣,而另一部分孩子或许因为小鱼游动而不知道如何下手画,所以教师的指导在这里就很重要 。我们不要求幼儿画的有多像小鱼,而只希望孩子画他们心中的小鱼就可以了,如果非要他们用三角形画出小鱼的身体,则是硬生生的把孩子赶出了“灵感”的大门 。
(二)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想像能力
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是很理想 。例如:在绘画“我长大了?”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绘画长大了想当解放军、做医生、老师、并在小黑板上范画了这些职业的特征,并强调孩子照着老师的画 。可是在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在一边小声的嘀咕,“我不画这个”,一脸不情愿,我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学懂 。相反,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没有心里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常常会在各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第二次我又进行了新的尝试 。还是这个绘画主题,我只是进行引导 。我让孩子们先讨论,“长大后想做什么职业?”“长大后你想去哪儿,看到些什么?”“长大后你、你父母等身边的人有什么变化?”等等,然后让孩子们自由绘画 。结果好多孩子都画了各种各样的画,有的画了宇宙飞船,他说:“长大后想当宇航员去太空看看 。”哦!看他的想像多么 的丰富;有一个孩子绘画了一个机器人和一脸盆 , 我问她:“你画了什么呀?”“我长大后想设计一个机器人,帮妈妈洗衣服,做饭,妈妈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多么奇妙的想象啊!多么纯真的童心啊!虽然这次活动与我原来计划的画面相差甚远,可是我发现孩子们都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 。
由此,我懂得了急于让幼儿学会写实地表现和掌握技能是不可取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感兴趣和快乐的游戏,一切教育概念都应立足这个现实基础之上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 当幼儿感到需要时 , 教给他们一些美术的知识和技能,这将会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进行创造活动 。我们应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的进行表现 。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创造性逐渐丰富,切忌用成人的模式去教导、要求幼儿 。
(三)学会欣赏幼儿的作品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作品能充分展示他们的这一特点,绘画对于孩子来说是另一种语言,也是承接、释放孩子情感的载体 , 当孩子涂画出一幅幅的“作品”时,面对他们的杰作,我们该说什么、父母又该说什么 , 大家该怎么做?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对孩子的“创作”产生影响——令其快乐无比或深感失落,因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在评价前先听听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画 。或许你会认为乱线条、漆黑一片的“大作”实在是“惨不忍睹”,或许你还会产生一种想迅速清除进垃圾桶的想法,但是 , 孩子们随意性的画面恰恰反映的是他们心中的世界 。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的懂、说的清.因此,我们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 。因此,欣赏孩子的作品也是教师的必修课 , 学着理解孩子的童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欣赏他们的作品,听他们讲画面中的每一个点﹑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角落,赞赏他们的创作才能,和孩子一起去分享他们自己的画,让孩子在赏识中感受自己的闪光,在闪光中充满自信,在自信中创造新的美 。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那些?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1、幼儿活动水平的明显提高,需要更为丰富充实的活动空间 。
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的发展起来,幼儿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 , 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
2、幼儿游戏水平的极大提高,需要不断拓展游戏空间 。
中班幼儿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特定角色,他们还喜欢伴随着动作和手偶,也喜欢对同一个故事重复讲述 。
3、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需要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 。
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 , 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 。
4、幼儿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氛围 。
幼儿的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游戏水平也不断提高 。这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游戏能力与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性有喜也逐步发展 。
5、幼儿想象有意性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作的空间 。
幼儿的想象在其各种活动中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 。
6、幼儿具体形象性的思维,需要具体的活动情景与活动形式 。
中班幼儿是整个幼儿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即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最为突出 。
7、幼儿操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需要提供丰富的探索环境 。
幼儿的学习活动大都建立在操作物体的主动性活动基础之上 。操作活动以及探索活动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活动、学习方式 。
8、幼儿活动持久性的增加,需要在活动时间上给与合理的保证 。
中班幼儿的心理活动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在一项活动中的持久性、目的性和专注性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但这种持久性是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与操作活动中实现的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幼儿,指1岁的孩子度过了婴儿期,进入了幼儿期 。幼儿无论在体格和神经发育上还是在心理和智能发育上,都出现了新的发展 。动作发育周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行走了 , 这一变化使孩子的眼界豁然开阔 。周岁的孩子开始厌烦母亲喂饭了,虽然自己能拿着食物吃得很好,但还用不好勺子 。
他对别人的帮助很不满意,有时还大哭大闹以示反抗 。他要试着自己穿衣服,拿起袜子知道往脚上穿,拿起手表往自己手上戴,给他个香蕉他也要拿着自己剥皮 。这些都说明孩子的独立意识在增强 。
幼儿,通常是指1岁至3岁的儿童,与1岁以内婴儿相比,身长和体重的增长速度有所减慢 。生后第一年身长共增长25厘米左右 , 1岁后身长增长速度逐渐减慢,1~2岁内全年身长增长约10厘米 。2岁以后更慢,平均每年增长5厘米左右 。
1岁以后直到学龄期 , 小儿体重每年平均增加2公斤左右 。通常3岁以前的小儿体重增长较多,3—7岁身高的增加较体重为快 。1—3岁小儿的体型仍为躯干部较长,下肢相对短 。由于活动量增加,从外表看,不象婴儿期那么胖,这是正常现象 。
幼儿头颅的发育与其它部位相比,处于领先地位 。1~3岁内头围全年增长2厘米;以后直到15岁,仅增4~5厘米,达到成人的头围 。出生时新生儿的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1岁左右小儿的胸围赶上头围;1岁后至12岁胸围超过头围 。
牙齿的发育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 。1岁时婴儿应出6~8颗乳牙;2岁半时20颗乳牙应全部出齐 。颅囟的变化反映了颅骨发育情况 。一般1岁半的幼儿颅囟都应闭合 。
体格生长速度减慢仍稳定增长 。体重稳定在每年增长2kg左右 , 身高稳定在每年5~7cm左右 。比婴儿时期旺盛的食欲相对略为下降,所以补充营养很重要,可以选一些羊奶粉,比如纽贝滋 。从会走、会跳、会跑开始 , 接触外界环境相对增多 。
神经心里发展迅速:语言、记忆及思维想象力、精细运动等发展增快,对外界环境产生好奇心,好模仿 , 趋向智能发展过渡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周围交往增多,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多样化,易产生同情感、荣誉感、信任感,正确引导下,可逐步区别好与坏,喜欢与不喜欢 。语言能力与表达能力呈飞跃发展,2岁开始,可以说多词句的语言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幼儿
- 小班幼儿育儿知识_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亲子阅读育儿知识
- 小班家长育儿知识_幼儿园中班育儿知识有哪些要注意的
- 小班家长会发言稿_幼儿园小班第一次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 小班安全教案_小班安全教案游戏常规的培养
- 小班学期计划_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各科计划
- 小班夏季育儿知识_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育儿知识
- 小班保育员工作总结_幼儿园大班实习保育员一个月的个人总结怎么写
- 小班体育游戏_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规则意识
- 小班优秀教案_小班优秀公开课教案科学《喜欢吃什么》
- 小班优秀公开课教案_小班优秀公开课教案科学《喜欢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