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从郎世宁油画、西洋钟表看清代中西方文明的互动

乾隆的几位后妃真实的样貌是怎样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中,钟表修复师因为从事着修钟表这种格外精细的活计而被关注,我们没看够的那些叮叮当当的钟表,还能再一睹为快吗?
10月15日开展的“弘历的世界II——郎世宁绘《纯惠皇贵妃油画像》暨18世纪盛清宫廷艺术的西洋风”特展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以“皇帝与贵妃”“清宫陶瓷新风尚”“清宫钟表”“艺林百工”四个章节呈现宫廷绘画、西洋钟表、瓷器等十数个工艺门类的百余件文物 。
郎世宁|从郎世宁油画、西洋钟表看清代中西方文明的互动
文章图片
“弘历的世界II”展览现场
郎世宁|从郎世宁油画、西洋钟表看清代中西方文明的互动
文章图片
“弘历的世界II”展览现场
流散欧洲的清宫皇帝后妃油画半身像
康有为曾谈及,中国“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当以郎世宁为太祖” 。郎世宁(1688-1766)生于意大利米兰 。他自幼接受了良好的绘画训练,对透视法运用娴熟,画风受到巴洛克风格的影响 。19岁入耶稣会,被派到意大利北部港口热那亚会院,为当地教堂绘制过两幅壁画 。康熙五十三年(1714),郎世宁以耶稣会修士身份前往中国,自此进入宫廷供职 。他在紫禁城里度过了他的大部分人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逾半个世纪 。
郎世宁在华51年,迄今其康熙时期的作品未见留存,最早的绘画活动始见于雍正元年内务府造办处汉文档案,但主要涉及花鸟、动物以及宫廷装饰静物画,如作于雍正元年的《聚瑞图》、雍正二年的《嵩献英芝图》、雍正六年的《百骏图》、雍正十年的《午瑞图》等,皆为其在清宫的早期代表作 。
直至乾隆时期,郎世宁的宫廷绘画题材才有了明显转变——开始出现人物肖像,这种转变主要源自乾隆的宫廷审美对郎氏的改造,也源自郎世宁对乾隆的尊崇 。乾隆对郎世宁的写实技能尤为看重,曾御题诗“写真世宁擅,绘我少年时”(郎世宁《平安春信图》)来赞誉他,几乎所有的帝后肖像画交由郎氏绘制 。
郎世宁|从郎世宁油画、西洋钟表看清代中西方文明的互动
文章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郎世宁平安春信图轴》
由于清朝皇帝不喜阴影,郎世宁据此加以改进,采用平光的效果,而使画面富有立体感且符合东方审美 。绘制帝后肖像时,郎世宁将西洋油画技巧与东方审美相结合,开创了中西融合的绘画新风——一种经过乾隆皇帝改造而成的“新体画”,这成为中国早期油画的开端 。
北京故宫博物院清代宫廷绘画专家聂崇正在一篇《谈清宫皇帝后妃油画半身像》的论文中写道:目前笔者曾经见到过实物及图像资料的清乾隆朝皇帝及后妃油画肖像共有九幅,分别是:《崇庆皇太后半身朝服像》屏、《乾隆皇帝半身朝服像》屏、《孝贤纯皇后半身朝服像》屏、《慧贤皇贵妃半身朝服像》屏、《纯贤贵妃半身朝服像》屏、《嘉妃半身朝服像》屏、《舒妃半身朝服像》屏、《婉嫔半身朝服像》屏和《孝和睿皇后半身像》屏 。这几幅油画肖像原先都应为挂屏样式,而在欧洲收藏的几幅画,则已非原来的装满形制,有的画幅外面又加了个玻璃镜框 。这些画幅均用油彩画干多层粘贴加厚的高丽纸上 。上述作品到目前为止保存状况良好,但是因为高丽纸未经专门处理,它已经将画面上的油分吸走,作品完全失去了油润的光泽,所以有的鉴赏者还以为图画是由不透明水彩材料绘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