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学|北京十月文学月|北京文化中的包容性成就了北京文学独有的平民精神

作为文化名城 , 北京为一代代作家提供创作灵感 , 吸引无数作家驻足创作 , 这座城市从未停下文化发展的脚步 。
时代变了 , 城市变了 , 老百姓的口味变了 , 作家们又将如何在当下书写北京?而今年第六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的主题便是“新时代、新文学、新使命” , 众多作家就此进行探讨 , 讲述他们当下的尝试与努力 。
北京文学|北京十月文学月|北京文化中的包容性成就了北京文学独有的平民精神
本文图片

从老舍《骆驼祥子》的祥子 , 到陈建功《鬈毛》中的鬈毛 , 再到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张大民 , 以及铁凝《永远有多远》里的白大省 , 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里的陈金芳 , 北京文化中的包容性成就了北京文学独有的平民精神 , 这种包容性、平民精神在一代代传承 。
——第六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上 ,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何向阳详细梳理北京文学和北京作家的发展谱系和文学肌理时如是说 。
【北京文学|北京十月文学月|北京文化中的包容性成就了北京文学独有的平民精神】新时代书写北京的作品 , 要考验作家能不能塑造出这个时代的新人形象 , 能不能写出这个时代的精气神 , 表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波澜壮阔 。 作家带着这种激情书写一个城市的变化 , 会发现很多细节 , 也能收获很多感动 。
—— “面向新时代的文学写作”论坛中 , 作家关仁山如是说 。
北京文学|北京十月文学月|北京文化中的包容性成就了北京文学独有的平民精神
本文图片

时代的变化 , 让作家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长出完全不同的文学果实 。 新一代的小说家 , 书写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速度感和地方感 , 中关村就是整个世界最耀眼的地方 , 一切都刚刚开始 , 一切都欣欣向荣 , 青年以跑步的速度进入时代 。 徐则臣找到一个非常好的角度切入勾勒了属于北京西郊青年的生存 , 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城市的高楼大厦 。
——徐则臣经典小说集《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修订再版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如是说 。
创作者在情感上要有人民生活的共振 , 落实到个人创作中则是如何执笔的问题 。 从小处写 , 关注平凡人的人间烟火 , 才能让写作更加鲜活 , 最终达到和生活发生情感的共振 。
——“与时代共振”专题讨论中 , 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乔叶如是说 。
文/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 张知依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