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碎叶的具体位置古人有多种说法,今人通过考古加以确证( 三 )


其中,对碎叶地理的描述为,
“出勃达岭(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间天山南脉东段山口,也称拔达岭、别迭里达坂、别迭里山口)北行赢千里得碎叶川,其川东头有热海,西头有城名怛罗斯,碎叶川有碎叶城。”
考古&碎叶的具体位置古人有多种说法,今人通过考古加以确证
文章插图

贾耽
德宗时期另一个名臣
贾耽
,曾在其著述中,整理了安西地区的交通路线。
对碎叶地理的描述,与上两处记载可互相印证,
“拔达岭西行——热海——至碎叶川口——至碎叶城,城北有碎叶水——至米国城——至怛罗斯城。”
有意思的是,贾耽的记载里,有一句话是别处没有的,
“碎叶城北有碎叶水,水北四十里有羯[jié]丹山,十姓可汗每立君长于此。”
波斯作家
加尔迪齐
所撰的书中,有这样的记述:
“左侧有另外三村,其中之一即为碎叶,此村距山不远,……突厥人奉祀此山,恒指此山之名立誓,通称‘这是天帝之所居’……”。
由此可见,
碎叶附近有突厥人的圣山
,贾耽称“十姓可汗每立君长于此”。波斯人则称,突厥人立誓时,指此山之名为信,称其为“天帝之所居”。
另外,阿拉伯地理家们所撰的
《道里与诸国志》、《税册》、《世界境域志》
等书中,有关碎叶周边地区的地名,与唐史所记相应之处颇多(热海、碎叶、阿史不来城、俱兰城、怛罗斯城)。
考古&碎叶的具体位置古人有多种说法,今人通过考古加以确证
文章插图

可以定论,中亚地区族裔心中的碎叶,应位于怛罗斯城附近,肯定不是拔换碎叶、焉耆碎叶或哈密碎叶。
考古学一锤定音
上世纪20年代后,关于碎叶城位置的争论趋于多样化,出现了唐代
“两碎叶”
(热海碎叶、焉耆碎叶)、
“四碎叶”
(拔换碎叶、哈密碎叶)之争。
其实,不管哪种理论正确,都是对唐朝西域历史的梳理。我们不能因为谁比较大牌,就认为他的理论正确。
要说起来,最大牌的就得算
欧阳修
了,但他坚持的
焉耆碎叶
未必确真。
随着上世纪80到90年代,吉尔吉斯斯坦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在托克马克西南八公里的阿克·贝希姆古城遗址,
相继发现了两块镌刻有汉文的残碑。
1982年,阿克·贝希姆出土了一尊红花岗岩质的石刻造像,造像基座残存有文字
“口西副都口碎叶镇压十姓使上柱国杜怀口”。
经中外学者研读,“上柱国杜怀口”应为唐代“安西都护、安西副都护、碎叶镇压十姓使杜怀宝。”
1997年又发现了第二块汉字刻石,目前学者们对此刻石尚存争论,有一种意见认为可能是调露元年(679年),
裴行俭
平定阿史那都支叛乱,在碎叶立的纪功碑。
考古&碎叶的具体位置古人有多种说法,今人通过考古加以确证
文章插图

石刻造像基座
另外,在吐鲁番出土的墓志、文书和告身,也可以从侧面证实。
墓主人于调露元年(
679年
?),以“募人”身份随裴行俭到碎叶,并因拔四镇和破都历岭有功而两度受勋。
此处的碎叶,只能是在碎叶川之南,而不在焉耆境内。
上述种种出土文物,均将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镇,指向了中亚的碎叶水之畔。
由此可以确定,唐朝疆域管理机构的西极、无数诗人心中的远方、丝绸古道上的重要节点、诗仙李白的出生地,就在楚河(碎叶水)的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