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刘禹锡《乌衣巷》,为什么传为千古绝唱?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一首大家十分熟悉的诗,读一遍就能记得的那种。而且读一遍哪怕你不懂诗,朦朦胧胧也会觉得它好。这样的诗,佳作如林的唐代,也并不多。
这是刘禹锡标志性的作品之一。短短四句,千百年来魅力不减。
谢安#刘禹锡《乌衣巷》,为什么传为千古绝唱?
文章插图

你几乎看不到她有什么修辞,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修辞。自然而然,非常顺口,“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大有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的享受。稍稍用心感受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两句有对仗,朱雀桥边对乌衣巷口,两个地名,简直天成一般,然后你会有点可惜野草花跟夕阳斜不对,但当你多读几遍之后,如果你有一点古文功底,意想不到的惊喜发生了,把花当动词看呢?古人文章拿名词作动词用,太平常了,譬如孟子那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就是名词当动词,“花”当动词开花讲,正好跟动词“斜”对上,你看,看似很随意两句话,短短十四个字,曲折迂环,富而不露。这两句是写景,没有什么情绪上的渲染,不似像李白那样“寒山一带伤心碧”,不像纳兰容若那样“西风多少恨”,景语里面直接带了感情,单看这两句,似乎没有特意营造什么。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依然明白如话,没有丝毫难懂,用的都是最平常的字句,即便对诗词一无所知,也不会觉得理解上有什么障碍。
纵观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一个生字僻字,没有倒装没有借代没有用典,诗人在极简的表述中完成了这首绝句。而你几乎感受不到任何修辞上的东西。
我们再来看看28个字里面写了什么。
虽然都是极平常的字,读起来也没有隔阂,谁读了也都能有一些理解,但要更深层次一些,还需要有一定史学常识。28个字,信息量却不少。
这里主要有朱雀桥、乌衣巷、王谢三处需要了解的点。
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通往乌衣巷,为河上二十四座浮桥中最大的一座。清代有人寻访,作《朱雀桥》诗:“野草溪花媚晚凉,残基犹说晋咸康;镇注桥北无遗址,何处当年廿四航?”“廿四航”便是指以朱雀桥为首的24座浮桥。
谢安#刘禹锡《乌衣巷》,为什么传为千古绝唱?
文章插图

乌衣巷,秦淮河南岸,关于巷名的来历,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与孙权有关。那时候南京还叫“建业”,孙吴在这里练兵,兵士们一身黑衣,故称“乌衣营”,巷子也就成为“乌衣巷”。但我更倾向第二种说法。因为名动后世的王、谢两大家族世代延居,家族子第喜穿黑色衣服,故有“乌衣巷”之名。崇尚魏晋风流的人,肯定会更偏向这一说。
仅仅一个名称,“乌衣巷”便已经传说纷纷,你就应该知道,这不是一条普通的巷子。看看吧,居住在这里的都是些什么人。
王导一脉。
王导,东晋王朝“托塔天王”,没有他就没有东晋的建立,权势之盛,人称“王与马共天下”。“马”即司马睿。
王羲之,“书圣”之名不必多说,《兰亭集序》向来是“天下第一行书”。
王献之,书法史上与其父合称”二圣”。
王氏中的王徽之、王凝之也不是无名之辈,各种故事流传至今。
谢安一脉。
谢安,东晋再造者,“淝水之战”一战定乾坤。
谢道韫,一句“柳絮因风起”,愧杀多少文人!晚年不惧刀兵,挺身而出,又愧杀多少男儿!
谢灵运,谢安之孙,山水诗派之祖。“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倾倒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