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华服”( 三 )


李超德指出 , 追溯“华服”概念的提出 , 一定会引申出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对传统服饰民族化和时尚化的思考 , 而且会引发更深层次服饰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学意义的讨论 , 这就是“服饰之道” 。
“华服”的诞生 , 有着深厚的时间、实践积累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 , 世界时尚潮流一直以简约主义风格为主流 , 即便偶有变异 , 也冠以“奢华的简约”之名 。 高级时装日益萎缩 , 许多国际大牌时装转向二线品牌运作 , 使服装更贴近平民 , 更年轻化、大众化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华服”】当历史的巨轮驶入新世纪之时 , 人们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 , 面对冰冷的金属构件和混凝土构筑的环境 , 不满足于西方的全球化流行风尚 , 追求古典情怀的审美趣味 。 国际设计大师的时装秀中 , 古典风尚的作品如雨后春笋 。 旗袍等民族服装流行可说是顺应了人们古典主义的审美趋向 。 “今天看来 , ‘华服’以比较宽泛的大概念 , 为具有民族审美意味的服饰留下想象空间 , 不失为一种折中的审美倡导 。 ”李超德说 。
从专业角度剖析 , 李超德如是分享自己的观点:“华服”的设计应该契合年轻人的服饰文化流行 , 在流行潮流中印刻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 , 关键是如何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元素进行现代设计转化 , 这才是我们当今需要的“华服” 。 (大众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 卢昱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