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观展|在铁路边的美术馆,一个“比人更大的世界”( 三 )


展览|观展|在铁路边的美术馆,一个“比人更大的世界”
文章图片

惟祺的作品《彼岸》
展览|观展|在铁路边的美术馆,一个“比人更大的世界”
文章图片

惟祺的作品《彼岸》
他的另一组展出作品《一棵树》则反其道而行 , 拍摄了一组夜幕下带有法国梧桐的上海建筑 , 法国梧桐本身以舶来品的身份在上海扎根并成为上海的某种象征 , 而它背后的花园洋房、老公寓、里弄等在不同历史时期 , 主人几经更替 。 树却四季轮回在有常的变化中如如不动 , 指见证着人世间的无常 。
展览|观展|在铁路边的美术馆,一个“比人更大的世界”
文章图片

惟祺的作品《一棵树》
这一系列的作品中 , 人对自我的社会身份给予了另一种诠释 , 让人看到了人们自以为在“以人为中心”建构出来的那个世界中自己的无奈与渺小 。
对于家庭关系的再次思考
展览中 , 还有一些作品基于疫情的背景 。 比如李启菁的《A Box Life》(盒中生活) , 在纽约疫情爆发期间 , 通过计算机视觉记录了14天在家中的轨迹 , 并创作了一个数据可视化的动态作品 。 14天记录的轨迹 , 焦虑且枯燥重复 , 在疫情期间 , 作为“家”的空间不再只是一个居住地 , 这是一个安全的保障 , 也是牢笼 。
同样作为女性创作者 , 刘思典《与家人在家》 , 2020年1至4月 , 她与父母一同隔离在家 , 用傻瓜机拍了很多家里的照片 。 在此之前 , 他们已经十年没有一起生活 。 共同生活让刘思典无法工作 , 于是她搬到上海 , 将这些照片放大、打印 , 放在上海的家 , 与图像一同生活 , 希望能与父母和平共存 。 此次展览中以一间房的视角呈现4个月中与家人生活的复杂关系 , 并通过颠覆原有关系里的权力体系 , 创造出一个新的家庭环境 。
展览|观展|在铁路边的美术馆,一个“比人更大的世界”
文章图片

刘思典《与家人在家》展出现场
展览中一件作品拍摄的一只橘子 , 似乎是缝合家庭关系 。 这件作品来自中井菜央 , 但此处艺术家的《绣》也有缝合记忆的意味 , 她拍摄了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祖母 , 因为疾病使得她的祖母记忆混乱 , 继而由此延伸出“活着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提问 。 但照片却是“个体存在”的印记 。
展览|观展|在铁路边的美术馆,一个“比人更大的世界”
文章图片

中井菜央 , 《绣》系列之一
这组照片也提示人与自我、与时间的关系 , “比人更大的世界”也提示公众通过影像、艺术的解码 , 回到那个真实的、自然的、更为宽广深远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