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读《月亮与六便士》:孤独有时也是伟大的孪生兄弟

作者:安静
毛姆@读《月亮与六便士》:孤独有时也是伟大的孪生兄弟
文章插图
(毛姆)
四十岁是他人生的拐点。
四十岁前,他有安逸的家庭:一个活跃的妻子,一双可爱的儿女,一份稳定的工作。四十岁后,他毅然决然地抛弃了这一切,离开伦敦,只身前往巴黎追寻绘画梦想。他,就是《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史崔兰。
1971年之前,英国货币采用12进制。一英镑等于20先令,一先令等于12便士,六便士是当时硬币的一种,即半先令。不难看出,六便士代表着卑微的但可触及的现实,而月亮高悬,代表着可望而不可即的崇高理想。“月亮与六便士”组合,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象征体。史崔兰行走于矛盾之中,最终做出抉择,追求月亮,鄙弃六便士,成为曲高和寡的异类。
因为不顾一切地抛弃家庭的举动,他被贴上了一个道德标签——粗野冷酷、没有家庭责任感。也许,自成书以来,史崔兰就不曾被和小说的叙述人“我”一样的善良读者认可接纳过。
但是,跟随毛姆的笔触,走过史崔兰凄凉的一生,感知他的冷酷和悲痛,又不难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个超越普通人认知和追求的灵魂;不能不惊叹他为艺术奉献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的悲壮;不得不承认“今天却很少有人否定他的伟大了”这个事实。伟大和崇高应该是绝配,但有时,孤独也是伟大的孪生兄弟。
现实生活中的史崔兰,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孤独者。
毛姆@读《月亮与六便士》:孤独有时也是伟大的孪生兄弟
文章插图
1、文明世界里的孤独小时候,史崔兰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父亲囿于世俗之见,有嫌搞艺术难以赚钱,意欲儿子走从商之路。于是,史崔兰后来做了证券交易所一名普通的经纪人,成了一个十足的小市民。他的梦想之种破土之际,缺少至亲的理解与支持,便孤独地休眠于冻土之下。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个,史崔兰结婚生子。在外人眼里,他家庭美满,夫妻恩爱,但真正的婚姻生活里,史崔兰依然是最孤独的那一个。
他拙于言辞,妻子恰恰善于应酬,喜欢无聊的社交,且乐此不疲,活在虚荣与自我的世界里。妻子声称很爱丈夫,给客人介绍丈夫时却冠以最无趣之人,这正是她潜意识的真实反应。
他们除了婚姻表象和谐之外,似乎没有精神的吸引与沟通,思想壁垒坚厚,无法同频共振。妻子天天开怀,自然无需情感释放,而史崔兰也许正是在这种死水一样无交流的生活中,小时候的梦想之种再次被催发而复苏。
于是,史崔兰离家出走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一直上夜校,妻子竟毫不知情就在情理之中。他们思想上互不关心与过问,生活中亦不见争吵,名义为和美夫妻,实则已婚姻丧偶,只是自顾自生活。这,绝然不是幸福婚姻的模样。
毛姆@读《月亮与六便士》:孤独有时也是伟大的孪生兄弟
文章插图
这些助力了史崔兰的梦想之种破土。理想萌芽后,犹如溺水之人,无论如何也要想方设法游上岸一样,史崔兰选择了决绝地离开。这也许是一个孤独之人17年没有精神交流的婚姻的必然选择。他把一切留给了妻子,几乎空手前往巴黎。在巴黎,史崔兰努力追寻理想,但缺乏“六便士”的物质基础,贫穷、饥饿如影随形,疾病也不曾绕道。但这些,并不能阻止史崔兰追寻的脚步。
史崔兰患病的最艰难时期,史特洛夫救助了他。最初,史特洛夫的妻子布兰奇极力反对史崔兰入住自己的家,史崔兰入住后,布兰奇又极尽照料之举——喂食物,擦身体。
布兰奇原是罗马某位王子的家庭教师,被王子玷辱后曾幻想被娶,结果却被驱逐。快生产时布兰奇想到了自杀,遇到了史特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