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毕加索诞辰140周年|人类时空革命的艺术表达( 二 )


到处都充满了创新、创造和创意 , 要求变革的欲望随处可见 。 与科学、数学与技术发展并肩的 , 是对非洲艺术品概念特质的发现 。 所有这些观念有助于毕加索从早期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 , 并使他认识到作为新艺术语言的几何学的深层意义 。 每一个卷入立体主义的人都认为它是一种高级智力冒险 , 其特定的目标就是把形式简化为几何 。 毕加索在其突破性的《亚维农少女》中对空间的探索 , 其实是应用了普兰斯向他描述的四维空间的概念 , 后者是一位保险精算师 , 对高等数学感兴趣 , 也是毕加索帮的成员 。 普兰斯在1907年春天毕加索艰辛地绘制《亚维农少女》的关键时期拜访“洗衣舫” 。 毕加索听他讲非欧几何与第四维空间 , 这些大多是普兰斯从庞加莱那本被广泛阅读的《科学与假设》中拾来的 。
亨利·庞加莱《科学与假设》
相比之下 , 柏格森以诗一般的语言描述时间和同时性 , 而雅里谈论时间和同时性的方式又异想天开 , 极具煽动性;通过普兰斯(在这一关键时期)的介绍 , 庞加莱让毕加索了解了同时性和非欧几何的真相 。 惊人巧合的是 , 同一时期爱因斯坦和两位好友创立了“奥林匹亚科学院”(也是一个业余讨论小组) , 他们所讨论的书单中 , 庞加莱的《科学与假设》同样赫然在列 , 同时性和非欧几何成为狭义相对论诞生的理论先驱 。 正是这一思想 , 引发了20世纪人类的时空革命 。 毕加索和爱因斯坦 , 两人殊途而同归 。
杰作的诞生
如果说公众只是把谈论四维空间作为某种流行时尚的话 , 毕加索却认真地思索着绘画与四维时空的关系问题 。 据身边的朋友回忆说 , 那时的毕加索经常大谈第四维度 , 身上总是揣着庞加莱的数学书 , 几乎天天“苦思冥想”着几何学 , 就像苦思着梦中情人一般 。 在他的讨论小组上 , 几句闲谈 , 夹杂着科学的夹生饭和艺术的俚俗语 , 却可能变成顿悟的播种、灵感的受孕 。 青年毕加索极其活跃的思想终于形成了笔墨 , 它便是《亚维农少女》 , 正如作者本人的自白:“(它)是我第一幅祛除邪魔的画作” 。 这幅本欲为驱除性病梦魇的画作 , 在创作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20世纪科学革命的艺术表达 。
艺术|毕加索诞辰140周年|人类时空革命的艺术表达
文章图片

毕加索《亚维农少女》(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这幅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巨作长宽都是2米多 , 画面最左边的半裸少女 , 有着一张埃及—高更式的脸 , 她那看起来脱离身体的胳膊正将一方帘子拉开来;然后是两个更具吸引力的少女 , 长得跟古伊比利亚—大洋洲人似的 , 左边第二个少女的站立姿势简直不可思议(注意她左脚的位置 , 在她右膝盖的正下方——她应该会跌倒);最右边站立的少女正用双手把一个帘子往两边拉 , 她的表情呈现出怪异之状;最大的亮点在于那个蹲着的少女——她的背冲着画面 , 而头却像安在一个转环上一样旋转了180度 , 两只眼睛明显地不一样 , 并且不在一条直线上 , 鼻子几乎像一块楔形的布里奶酪 , 她的脸和其他几个少女比较起来丑陋得可怕 。 上述这一切都足以让初次看到这幅画作的人惊掉下巴 。
事实上 , 这幅杰作诞生之前 , 毕加索绘制了无数的草图 。 他进行了不断逼近科学真相的艰辛探索:如何表现第四维也就是高维?他的思想并非一蹴而就 , 而是随着草图逐渐清晰 。 第一 , 将三维展布投射成二维(画布) 。 观者可以反过来想象 , 一栋房子从正面看只有高和宽 , 就是二维 。 如果观察者转到旁边换个视角 , 就变成了三维 。 第二 , 将高维变换(重叠)成三维 , 或者相反 , 套用上面二维变三维的魔术 , 三维物体如果变换着视角看 , 就可以得到四维 。 少女的乳房便是立体几何的二维化 , 而他所竭力探索的、看不见的高维 , 则通过变换也即扭曲来实现 , 例如那位少女的胳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