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北大国发院教授张晓波: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

中国人#北大国发院教授张晓波: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
文章插图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经济学第一课》,林毅夫等著,中信出版社2021年6月版。本文作者为张晓波,_原题为为《达尔文经济学》,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达尔文经济学:
物竞天择之外还有性别选择
谈到达尔文的理论,很多人都知道物竞天择,其实经济学的传统理论也是如此。比如厂商理论,厂商间进行生产价格的竞争,这是一种完全竞争,不考虑别人,做得最好的能存活下来,做得不好的会被淘汰。市场和动物界一样,适者生存。但达尔文还发现,仅仅用物竞天择解释不了自然界的很多现象。
比如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对孔雀有较多讨论,为什么雄性孔雀尾巴这么长?如果天敌来了,那么它在树林里逃窜时很有可能被卡在灌木树枝之间,被天敌吃掉;而且尾巴太长会多消耗能量,影响飞行速度。这看上去似乎和物竞天择的进化规律相违背。麋鹿也有类似的情况,雄性麋鹿的犄角越来越长,在被天敌追逐时也会处于不利地位。后来达尔文就用另外一个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即性别选择,也就是自然界对于交配权的争夺。
万物生存的目的大体上有两个:一是自我生存,二是传宗接代。要想获得传宗接代权,首先要取得交配权。如果同性之间竞争加剧, 那么哪些外在的特征更能吸引异性,这些特征就会一代代地发展并得到强化。比如雄性孔雀的尾巴越漂亮,就越能优先得到异性交配的机会,这样发展下去就越发强化这一趋势。
这涉及达尔文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原来人们可能有点儿过于强调完全竞争的重要性。其实,如果一个人的相对地位和收益有关,很多竞争行为就会发生改变,甚至和原来所想的完全不一样。这并不是我发明的理论。我以前的专业是数学、统计学,没有学习过经济学,后来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负责经济学招生的老师问了我几个最基本的问题,比如机会成本、影子价格等基本概念,我之前都没听说过。后来这位老师建议我去听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课。弗兰克在课堂上讲了很多故事,当时就把我迷住了。后来弗兰克出版了一本书叫《达尔文经济学:自由、竞争和公共利益如何兼得?》,书中一直强调竞争过程中的外部性更值得研究。此前的经济学理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这个概念当时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中国人#北大国发院教授张晓波: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
文章插图
张晓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康奈尔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学博士。国际SSCI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和中国经济。
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
其中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如果从传统经济学理论出发,那么我们很难解释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关于储蓄,最常见的解释用到了生命周期理论,即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储蓄率不同。如果某个社会里年轻人居多,储蓄率就高。可中国的情况完全相反,近年来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但储蓄率还在上升。
第二种通行的解释是储蓄可以抵御未知的风险,这种解释在中国也行不通。比如 2002 年之前,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几乎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最近十几年来政府在不断完善这方面的工作,但储蓄率并没有随着保障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 中国人#北大国发院教授张晓波: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还有第三种解释,即储蓄率高是因为金融市场欠发达,人们很难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比如农村居民有盖房子的需求,如果居民无法从金融机构借钱,就只能自己多存钱。但这些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非常快,也没有改变储蓄率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