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愁的滋味怎么写?辛弃疾的这首词只有八句,却写出了两种愁滋味( 二 )


【辛弃疾|愁的滋味怎么写?辛弃疾的这首词只有八句,却写出了两种愁滋味】即使在赋闲期间 , 辛弃疾也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 , 每当有不好的消息传来时 , 词人总是忧思国事 , 这让他殚精竭虑 , 于是就难免“爱上层楼” , 一显书生意气的少年风貌了 。
但是心中没有愁 , 怎么强说愁呢?词人用“爱上层楼 , 爱上层楼”这样的传统“登高”题材来触发诗兴 , 在对愁没有真切感受的情况下 , 勉强说一番愁怨的话语 , 抒写一些愁烦的心绪 。
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 , 登高望远、登高凭吊、登高抒怀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 , 古人多借登高来抒发情怀 , 抑或抒发内心的忧思 。 比如王粲在《登楼赋》中说“登兹楼以四望兮 , 聊暇日以销忧” 。 杜甫《登楼》中也有“花近高楼伤客心 , 万方多难此登临”的诗句 。
辛弃疾|愁的滋味怎么写?辛弃疾的这首词只有八句,却写出了两种愁滋味
本文图片

反观辛弃疾的这首词 , 词人写道“爱上层楼 。 爱上层楼” , 反复两句 , 不仅语意上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 节奏上也起到了回环复沓的音律效果 。
“为赋新词强说愁” , 词人以自嘲的口吻写出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没有文学积淀、没有生活阅历 , 缺乏厚重的现实积淀和真情实感的人 , 总是喜欢在写作时摘章断句 , 以雕文琢字、堆砌辞藻为能事 , 故弄玄虚;还有在写作时没有以情感经历作为依托的故作多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等文坛弊病 。
词的上片 , 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 前一个“爱上层楼” , 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 , 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 , 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 后一个“爱上层楼” , 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 , 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 , 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 , 也要勉强说一些愁情烦绪的话语 。
叠句的运用 , 把两种不同的情感联系起来 , 也为下片喷薄欲出的愁情做足了行文上的铺垫 。
辛弃疾|愁的滋味怎么写?辛弃疾的这首词只有八句,却写出了两种愁滋味
本文图片

下片首句“而今识尽愁滋味”与上片首句形成鲜明对照 。 词人的形象也由鲜衣怒马的少年过渡到饱尝世事的中年 , 词意也由从“不识愁滋味”到“识尽愁滋味” 。
在时光流逝中 , 词人不仅增长了年岁 , 生活阅历、心路历程、认知层次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 这之间又有多少苦不堪言、不为人知的难言之愁呢?
随着词人年纪增长 , 阅历也渐深 , 词人对“愁”字有了深刻的体验 , 甚至是饱尝了愁滋味 。 辛弃疾早年的远大抱负也消逝在历史的洪流中 , 在人生的沉浮跌宕中 , 他的一腔热血、一腔激情也消耗殆尽 , 他满腔愁绪却又无处倾诉 。
辛弃疾|愁的滋味怎么写?辛弃疾的这首词只有八句,却写出了两种愁滋味
本文图片

更何况辛弃疾这种忧国伤时的情感 , 是不能直说的 , 因此他才转而言说天气 。 从字面看来 , 虽然“天凉好个秋”这一句看似清脱 , 实则满含愁意 , 因为国事堪忧而无心欣赏美景 , 所以他才写下了这首字里行间都被愁情烦绪笼罩着的词作 。
辛弃疾的雄才大略得不到采纳 , 他也无法实现自己建功立业 , 收复大业的愿望 。 因为辛弃疾被议和派嫉恨和打击 。 在南渡之后的四十余年时光中 , 他赋闲在家 , 没有任何的职务 , 前后长达二十余年 。
这样的人生经历对辛弃疾来说 , 真是千般滋味在心头 , 却不知从何说起 , 然而个中滋味却千头万绪 , 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 ”不知从何说起 , 想说却说不出 。 欲说难说 , 还不如干脆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