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_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清军战败主要原因很多人抱怨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去建造颐和园,认为那时最大的两艘铁甲舰“镇远”、“定远”合计不过3647万两白银,如果把建造颐和园挪用的几千万两用于购买军舰,则中国海军实力将数倍于日本,而不是不如日本 。如果再把《马关条约》赔掉的2亿 3千万两白银和台湾的税收用于建设海军 , 中国将可以建设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至少十倍于日本海军,别说败于日本,就是迫使日本俯首称臣也不是办不到的 。平均1 , 000万两银子可以买“定远”级战舰5艘 , 2亿两可以买100艘!余下的用来配备训练人员,购买炮弹,燃料等
。但是 , 从慈禧太后作为满族人的矛盾心理来说,军队不强大则江山不保,军队越强大则汉人势力坐大 , 满族的统治地位不稳 。所以,保持海军与日本相当 , 则对于满族最稳当 。如果李鸿章连日本人都敢欺负,难保他不会有朝一日骑在老娘脖子上拉屎拉尿,那时如何对得起满族的列祖列宗?至于何谓“相当”,则很难说 。中国海军“北洋”、“南洋”、“粤海”三支舰队,总吨位和军舰数都与日本差不多,甚至略微超过一些,仅仅“北洋”一支,就在很多地方超过日本 。至少中国拥有亚洲最大的两艘7,335吨军舰,而日本最大的几艘军舰不过4,200多吨,从慈禧太后的角度,第一没有想对日本宣战,第二不知中国海军的训练如此不济 。
实际中国海军在黄海大战中失利的原因,既不是日本军舰速度快,也不是日本军舰火炮快,主要是中国海军打不准 。以“镇远”“定远”二舰的8门305毫米巨炮,可以先敌开火 , 而且只需命中一两发即可使日本任何一艘军舰失去战斗力 。军舰再快,快不过炮弹,日本军舰在进入中国这两艘巨舰的火炮射程之后,没有被击中,而进入本国军舰射程之后,却频频命中中国军舰 。中国比较小的军舰很快被击沉或重创,但是战场上留下的两艘巨舰却让日本人徒呼奈何,它们厚厚的装甲是日本的大炮根本打不穿的 , 最后日本军舰只好逃走 。这两艘巨舰的8门305毫米大炮如果命中率为1/8,则只需12个齐射就可以让日本所有12艘军舰瘫痪,然后其他小舰再上前逐个击沉即可 。“定远”和“镇远”的305毫米大炮发射速度再慢,也可以每分钟1发,从“定远”在中午12时50分开火到下午17时30分日本舰队撤出战场,共5小时40分 , 可以发射炮弹8发x340分钟=2,720发 。即使如果因为战斗机动等原因,实际上只能10分钟发射1发 , 也可以发射272发,甚至打10炮中1炮 , 也可以命中27发,每艘日本军舰可以“分享”2发以上,则不但可以使之重创,全部击沉已经绰绰有余,何况除这些305毫米大炮之外,我军还有260毫米炮1门 , 250毫米炮4门,210毫米炮12门,150毫米炮17门,120毫米炮3门 。但是,这8门305毫米巨炮没有击沉1艘敌舰,只是“偶然”命中的几发,但是已经足以使全部中弹敌舰遭到重创:“松岛”几乎全部上层建筑荡然无存;“比睿”下甲板后部全部损坏,丧失战斗力;“赤城”舰长毙命,丧失战斗力;“西京丸”几乎不能行使,丧失战斗力 , 这些战绩,几乎都是305毫米克虏伯大炮的一弹之功 。要说速射火器,中国军舰上也有,“致远”舰上的“格林”炮就是机关炮,邓世昌在冲向“吉野”时曾亲自开火,命中数百发,但口径太?。?基本不能伤害“吉野” 。那个时代的海军是“大舰巨炮主义”最有效 , 大舰则装甲厚,防护力强,这是甲午海战所证明的,巨炮则一击致敌死命 , 这也是甲午海战证明的 。我国海军既有大舰,又有巨炮,本来应该具备制胜条件的,但是因为技术不精,结果最终惨败 。我们看一下战后的统计数字:
中国军舰中弹数日本军舰中弹数
定远 159松岛 13
镇远 220严岛 8
来远 225桥立 11
靖远 110扶桑 8
平远 24千代田 3
济远 15比睿 23
广丙 1吉野 8
致远 沉没浪速 9
扬威 沉没秋津洲 4
超勇 沉没高千穗 5
广甲 沉没赤城 30
经远 沉没西京丸 12
总计 754以上总计134
根据上述统计,加上落在被击沉的中国军舰身上的炮弹,日本舰队至少命中率超过中国舰队10倍以上 。另外 , 从中国几艘军舰中弹百发以上仍然保持战斗力,可见日本150毫米的速射炮威力有限,甚至国产的“来远”号军舰也经得起225发炮弹的轰击,“定远”和“镇远”就更不必说了 。还有一个现象,中国军舰凡装甲厚度在200毫米以上的军舰除“经远”外无一沉没,而装甲厚度在100毫米或以下的军舰,大部分沉没,只有“靖远”、“广丙”得以保存 。而日本军舰除“扶桑”号以外,全部军舰的装甲都在114毫米以下 。最凶猛的“吉野”,装甲只有102毫米,其它第一游击队的3艘军舰“高千穗”、“秋津洲”、“浪速”的装甲只有51毫米;日本本队的各舰,多数装甲在100毫米左右,“千代田”只有33毫米 。因此,日本军舰并非很难击沉,但是以中国海军的训练水平,很难击中倒是真的 。我军8门305毫米巨炮 , 奋战340分钟,只有数弹有效,几乎是每次开火都是肯定不中 , 命中是意外的,或者说是偶然 。军舰的速度在战略机动方面作用很大,但是在战斗当中就未必起决定性作用了 。中国军舰平均时速15海里 , 实际在战斗中只开到8海里,日本舰队平均速度与中国舰队相当,几艘快速舰达到时速20多海里 , 即便如此,也是每小时最多多走5海里 , 中国的305毫米大炮每分钟可以发射1发炮弹,在1个小时内可以发射60发炮弹,8门合计可以发射480发 。因此,大型水面舰只依靠速度获得的战术优势是有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的战列舰设计得比较其它国家的速度快 , 为此牺牲了装甲厚度和火炮口径,而德国却坚持生存第一 , 火力第二,速度第三的设计原则,战史证明 , 德国的设计明显优于意大利的设计 。英国最大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就是按照注重速度的原则设计的,结果遇上德国的“俾斯麦”后 , 仅仅5个齐射,两个齐射命中就被击沉 。“俾斯麦”在击沉“胡德”号以后,又炮击“威尔士亲王”号,6分钟命中4弹,重创“威尔士亲王”号 。在整个战斗中 , 英国这两艘王牌战舰只打中“俾斯麦”号3弹 。如果“定远”和“镇远”有“俾斯麦”舰上官兵的射击技术,大概三分之一的日本军舰还没有进入自己的速射炮射程范围之内 , 就已经被我军的远程大炮击沉或者重创了 。实际上,我军重炮在5,300米距离开火,敌军进入3,500米(一说3,000米)才还击 , 时间差了3分钟(一说5分钟) 。这3分钟(取其短说)里,我军8门重炮可以齐射3次共24发炮弹,但是没有命中一发 。直到开火14分钟以后,才有日本军舰被305毫米炮弹击中 。而日本旗舰“松岛”号第一轮齐射就命中中国旗舰“定远”号 , 使舰队司令丁汝昌负伤,信号旗折断,舰队失去指挥(一说“定远”的舰桥是被自己的大炮开火震垮的,难以令人信服,毕竟几个人不算重,竟然会压得钢铁舰桥象饼干似的不经一震?而且迎风飘舞的司令旗和信号旗也竟然把桅杆“拖累”断了?) 。
由此可见 , 甲午海战我军败绩,虽然慈禧太后有挪用军费的责任 , 但是凭当时清朝北洋水师的实力,抗衡日本应该是有条件的 。如果当时训练严格,充分 , 使命中率提高一倍,战争的结果可能根本相反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以极其劣势的武器装备对抗装备最精良的美国军队 , 仍然获得胜利,除指挥正确之外,有一支久经战阵的军队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上甘岭战役的炮战当中 , 敌人每天最多发射30万发炮弹,而我军最多只能发射4万发炮弹,相差7倍多,和甲午海战的速射炮对大炮相当 , 但是我英雄的志愿军依然能够取胜 。其中一个原因从美国兵把上甘岭的一个高地叫“狙击兵岭”就可以看出来:志愿军战士单兵技术熟练,枪法好 。甲午海战中,中国海军的广大官兵浴血奋战,为国家民族付出了惨重牺牲,按照我们的传统 , 写历史为尊者讳,当然不愿意说他们的不是 , 而宁愿说是武器不如人 。但是笔者认为,实事求是会使我们更加接近真理,虽然真理有时不讲情面 。据说,日本人是看到中国水兵把裤衩晾在大炮上才决心向中国挑战的,可见北洋水师训练和军纪之涣散 。
因此 , 武器装备的因素并不是中国海军在甲午海战中惨败的决定性因素,人的因素显然更重要 。后来日本海军提出:“宁要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不要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 , 强调精湛的射击技术对海战的重要性 。很快,他们就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欧洲强国沙皇俄国 。在对马海战中,日本人也是让俄国人首先开火,自己稍后才开火,但是由于日本水兵的射击技术精良,所以一开火很快就重创了俄国的主力舰只 。俄国旗舰经过两轮齐射,基本失去战斗力 , 舰队司令重伤丧失指挥能力,决定了战斗的结局 。
封建分裂,使得甲午战争在军事上实际上是以李鸿章一个军阀的实力对抗日本举国的侵略,故李鸿章极力避免战争 , 以保住自己在官场上的本钱 。战争爆发后也极力保存实力,不敢主动进攻 。北洋水师当时应该组织特遣舰队远征日本 , 封锁对马海峡 , 炮击日本沿海城市,甚至炮击东京 。当时既没有飞机 , 更没有雷达,要寻找茫茫大海中的军舰是很困难的 。日本大城市多数靠近海边,以木板房居多,炮击大城市很容易引发火灾,影响巨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珍珠港惨败之后,派“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空袭东京,取得重大心理胜利 。
甲午战争开始,日本海军一门心思放在黄海和渤海的制海权争夺上 , 想不到中国海军会长途奔袭,抄他的老窝 。轰击东京等大城市之后,再回师对马海峡,袭击日本侵略军的后勤供应线 。如此,日本海军传统上不能置东京等大城市的安危于不顾,必然分兵回防 。然后中国海军则可集中南洋、北洋两支舰队主力与日本在对马海峡一带的护航舰队决战 。对马海峡的制海权易手 , 侵略朝鲜的日军将不战自退 。
相反,日本却不可能通过炮击中国沿海获得战略利益,因为没有要塞的沿海城市 , 多不重要 。
这实际上是“围魏救赵”战略在海军战役中的使用,关键是军舰在出击和转移时 , 选择非常规航线,避开日本舰队的截击 。例如,炮击之后,日本海军可能会在威海附近,截击我回航补给的舰队 , 但是我舰队可以跑到台湾或者上海补给,会合南洋舰队再北上决战 。
这里建议的战略后来在日俄战争时被俄国海参崴舰队采用,在日本沿岸大有斩获,击沉击伤和俘获日本多艘舰船,并且炮击日本许多沿海城市和地区 。只是因为俄主力不在海参崴,才没有达到战略目的 。
以前有一位朋友忽发怪论,说应该感谢慈禧太后 , 如果她当初把建造颐和园的款项拨作军费,则黄海下面无非多了几堆废铁 , 我们就没有颐和园游玩了 。话虽偏激,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 清朝丧权辱国,不关军费开支的事情 。腐败的政权,怎么开支都是糟蹋民脂民膏,无非是糟蹋到哪里,让什么人糟蹋罢了 。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400字左右,谁能提供点范文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看完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感慨颇多,心情久难平复 。今早醒来 , 那些海战的镜头以及感人的故事依然萦绕在我心头 。其实当时的北洋海军实力是不弱的,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 , 而日本集合全国之力才组建一支联合舰队 。但日本却相当团结,没军费了,明治天皇带头捐款 , 命令全国官员捐出10%的工资购买最新式战舰;没粮食了,天皇宣布每天只吃一顿饭,全国都节省开支 。
日本人的意志和团结不得不让人佩服,反观天朝,北洋水师七年没添置新舰,弹药不足,以次充好,军费被贪污,难怪李鸿章无奈的说:“大清每年的钱财如果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经地方就相当不错了 。”光绪有心奋发 , 以前每天吃三个鸡蛋,知道物力维艰后每天只吃一个,身边的太监总管告诉他:一个鸡蛋十两银子 。他问李鸿章:“市面上鸡蛋怎么卖的?”李答:“一两银子大概可买800个左右 。”官员腐败至此,可见一般 。光绪有心强国,怎奈大权旁落慈禧,慈禧还教育光绪说:“失寸土者不得入祖宗陵寝 。”可惜后来一下子丢掉了1080里领土 , 很讽刺!
一声炮响,日军不宣而战 , 突然袭击(他只有这样打才有必胜的把握) 。北洋官兵也奋勇抵抗,两边的战舰和指挥官实力其实差不多,但北洋的弹药实在太差 , 经常打中而不炸 。否则至少可以击沉两艘日舰--松岛指挥舰和赤城号 。海战历时两个小时 , 日军三艘战舰重创退出战斗,北洋被击沉四艘,其中包括邓世昌的致远舰 , 邓世昌本来可以活下来的,当时致远舰弹药打完了只剩鱼雷,世昌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挂起冲锋旗开足马力向日指挥舰松岛号撞去,把日军指挥官吓出一身冷汗,匆忙指挥附近所有日舰来拦阻炮击 。在众多日舰的夹击下,致远舰沉没了,邓世昌及其他官兵落入水中,此时邓世昌依然可以选择生还的,但是他们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到一种理念“舰在人在,舰忘人亡”,所以他选择了牺牲 , 永沉大海,同致远号一起,伴随他的还有他那只忠心的德国犬—太阳 。
这是最让我感动和震撼的一幕,之后北洋的节节败退,附近的军队见死不救 , 乃至北洋军舰龟缩不出导致全军覆没,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
甲午之败,仅仅是慈禧这个老太婆和那些官僚导致的吗?不然,时也势也 。用《阴符经》中的话来解释:“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 , 万物生乎身 。天性,人也 。人心 , 机也 。”政治腐败,政府愚昧妥协 , 人心尽失,爱国之士难以伸展 , 焉有不败之理 。
邓世昌说:“让血液来警醒世人吧 。”“致远,是到达远方的意思,希望我们的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走向深蓝 。”
历史上每一次大海战,都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电影反复提到这句话 。
想到现在历史教育的缺失(中国的历史书更像皇家历史,都是按着“皇帝”的视野写的),也许我们这代人对历史的传承太过缺失 。有些东西,并非我们不了解它就不存在了 。先人的梦,先人的理想,先人的光辉在我们身边还剩下多少?并非我辈无能,只是遗忘了我们民族的信仰和坚持,因而我们没有办法去传承 。
致远,镇远,定远 , 平远,济远, ,  这些有着厚重历史的舰名应当传承沿袭下来 。
扩展
额 , 早就做完了

1894甲午大海战经典台词1、慈禧:要开战可以,但千万不能先开炮 , 以免落人口实 。(镜头一转 , 按太后教导先挨打的普通木质舰船没等到还手,就被被命中击沉)
2、李鸿章那一番教育:现在吏部、户部、兵部、礼部、刑部哪个干净,是不是都得查办?现在要办大事,和皇上沟通全依赖内府,所以这种小事就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吧……
3、不宣而战,偷袭正是我们的特长 。
4、邓世昌:中国人从来就应该受到尊重 。
5、李鸿章:大清每年的银子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经地方就不错了
6、日本外务大臣:这么多年我们用尽了办法,也没能找到一条钓鱼岛属于日本的证据 。相反,搜集到的所有记载,包括我们日本一百年前绘制的地图上,也标明钓鱼岛属于中国 。
7、天演论世间万物,优胜者生存,民族国家也如此,今中华民族若不奋起,必将为人类历史所淘汰
8、赫尔德中国这个巨人有时突然跳起,伸个懒腰,我们以为他醒了 。准备看他做一番伟大的事业,但过了一阵看见他又坐了下来,喝口茶,吸大烟,打个哈欠又睡着了 。
9、邓世昌:堂堂大清的军舰,竟成了太后的私家货船 。
10、邓世昌:中国守着三万六千里海岸线,从郑和之后就再也没有向大海深处驶去,一个放弃海权的民族必然要在海上吃亏 。致远,就是走向大海深处,走向深蓝 。可整个民族仍然处在一个浑浑噩噩的病态之中,也许需要一场更惨痛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 。总得有人用鲜血去警醒国人!
11、每一场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 。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电影《甲午大海战》主要内容解读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以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 
1877年,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 。在那里他们登上了最新式的军舰,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并亲自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 。
而他们的同学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学生,同样带着强国之志,同样驾着日本政府购买的军舰向遥远的东方驶去,年轻的日本天皇正等待着他们,以加速同样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 。
古老的紫禁城里,年轻的光绪皇帝立志变法强国,但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统治者 , 公然在朝廷上“垂帘听政”,整个中国充满腐败 。
长崎事件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天皇率先捐款,全国一心发展海军,尤其发展新式的快速炮,使海军实力迅速提高,而在隔海相望的中国,为了讨好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一座富丽堂皇的园林——颐和园已近完工,用来修建颐和园的钱竟是中国海军的军费!
“致远”管带邓世昌是北洋舰队中一个不嫖赌不贪私的舰长 , 右翼总兵刘步蟾的表妹早在英国时就爱慕他的一表人才 , 而邓世昌坚守着传统的忠孝伦理,不为其所动 。
这次小妹从英国带回一个喜讯,英国愿将一艘最新式的军舰卖出,但众人的喜悦很快化为泡影:朝廷因修颐和园早已无钱购舰,而修筑颐和园的费用足以买上二十艘新式军舰 。当日本知道这一情况后,天皇再次带头捐款 , 抢购下了这艘新式军舰,并命名为“吉野”号 。
【甲午大海战_甲午大海战观后感】侵略扩张的野心终于使日本发动了战争,是为甲午战争,日军大举入侵中国,并在旅顺进行了灭绝全城的大屠杀,全城只剩下36人 。而此时的北京颐和园里却是一片欢歌,慈禧太后的六十寿典进行得如火如荼 。
1895年1月14日,日本在明知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情况下,通过内阁会议决定将钓鱼岛改名为尖阁诸岛,归为己有 。1895年,日本马关 。李鸿章被慈禧派往日本求和 。李鸿章屈辱地踏上码头,昔日威风的总理大臣如今却低头俯首的哀求对手,却不知日本早已破译了中国的电报密码!
而且自己的国力也早就空虚 , 打不下去了 。历史就这样把中国推向了更加苦难的深渊 。日本要求中国割让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又提出了赔银两亿五千万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通商口岸等一系列条件 。
李鸿章愤然离去,却被日本民众袭击,子弹打入脸部 。不久后身在医院的李鸿章收到软弱腐败清政府的答复,同意日本提出的全部条件 。
4月17日 , 李鸿章颤抖地在耻辱的条约上签字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关条约》 。直到五十年后,中国以三千五百多万人的牺牲换来日本在二战中的无条件投降,台湾及附属岛屿才回归祖国 。
又过了六十七年,一艘海轮驶过平静的海面,一幅当年少年学子的照片飘落大海 。而在那深蓝色的海底,静卧着一艘铁甲舰的残骸 。

甲午大海战_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主要角色简介:
1、邓世昌
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北洋水师中军中营副,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将致远快船管带 。
2、李鸿章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1894甲午大海战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
名称: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 , 其他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地点: 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
时间: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参战方: 大清帝国,日本帝国
结果: 日本获胜,签订《马关条约》
参战方兵力: 清军630,000人
日军240,616人
伤亡情况: 清军31,500人阵亡
日军13,306人死亡
主要指挥官: 李鸿章丁汝昌,山县有朋.伊东祐亨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王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 。清朝于1888年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力量 , 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 。但清政府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 , 因此所谓的“中兴”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 , 军队外强中干 。欧美方面
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 , 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 。举国上下士气高昂 , 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共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 , 共17000多吨 。1892年 , 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 , 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72000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 。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动迟缓 。1891年以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 。这是因为此时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为了准备她在1894年的六十大寿,将这些费用来修建颐和园 , 供自己“颐养天年”了 。中日两国的最高统治者—— 慈禧太后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 。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这场战役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附近海面 。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到朝鲜 。返航后在大东沟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 。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包括其全都精华 , 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八艘五千马力以上的主力舰和巡洋舰 。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薄⒊喑恰⑽骶┩柚罱ⅲ毖蠼⒍又兄略督⒁嗍苤卮矗ü艽耸啦?。邓世昌
过程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 , 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 。16日凌晨1时 , 铭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 , 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 。16日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到次日早晨,军队全都登陆 。17日上午8时 , 旗舰定远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11时许,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丁汝昌登上甲板瞭望,判定为日本舰队 。于是立即命令各舰升火、实弹,准备战斗 。由东乡平八郎指挥的吉野号率先发现北洋舰队 , 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 。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 。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 。三分钟后 , 日本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 。刹时间 , 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 , 硝烟弥漫 , 海水沸腾 。开战之初 ,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
火炮/门 鱼雷发射管/架 总排水量/吨 总兵力/人 平均航速/节
北洋水师 195 556 27 2126 10.2
日本联合舰队 268 568 36 3916 14.5
其中 , 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 。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 , 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 , 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 。依航行次序,日舰配备情况如下:第一游击队: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吉野” 河源要一 4216 22.5 150mm速射炮 x4
“高千穗” 野村贞 3709 18 260mm x2
“秋津洲” 上村彦之丞 3150 26 150mm速射炮 x4
“浪速” 东乡平八郎 3709 24
本队第一群阵: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松岛”旗舰 尾本知道 4278 16 320mm x1
“千代田” 内田正敏 2439 19 120mm速射炮 x1
“严岛” 横尾道昱 4278 16 320mm1
本队第二群阵: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主炮(门)
“桥立” 日高壮之丞 4278 16 320mm x1
“比睿” 樱井规矩之左右 2284 13.2 170mm x2
“扶桑” 新井有贡 3777 13 280mm x2
本队左侧: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西京丸” 鹿野勇之进 4100 15 120mm
“赤城” 坂元八太郎 622 10.25 120mm
北洋舰队的12艘军舰配备情况如下:舰名 舰长(管带)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定远”旗舰 刘步蟾 7335 14.5 305mm x4
“镇远” 林泰曾 7335 14.5 305mm x4
“经远” 林永升 2900 15.5 210mm x2
“来远” 邱宝仁 2900 15.5 210mm x2
“致远” 邓世昌 2300 18 210mm x2
“靖远” 叶祖珪 2300 18 210mm 2
“济远” 方伯谦 2300 15 210mm x2
“平远” 李和 2100 14.5 260mm x1
“超勇” 黄建勋 1350 15 250mm x2
“扬威” 林履中 1350 15 250mm x2
“广甲” 吴敬荣 1296 15 150mm x2
“广丙” 程璧光 1000 17 120mm x3
另外六艘舰艇为炮舰镇南、镇中和鱼雷艇福龙、左一、右二、右三 。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7年未修,主炮炮塔起火,丁汝昌烧伤,信旗被毁 。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抬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 。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 , 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 。日第一游击队4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 。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 。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 。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 。日本军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遭到北洋舰队截击 。“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比睿”、“赤城” 。“赤城”舰长坂元八太郎阵亡 。“西京丸”也受创 。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导演是冯小宁 。
观影归来,我心里有一股敬佩感油然而生 。这部影片描述了19世纪后期,慈禧太后掌权,国家落后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带领全体将士,邓世昌、刘步蟾等海军精英怀揣保家卫国的理想登上了各自的战舰,与日本海军在黄海海域上展开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铁甲舰大决战 。中方英勇反击,可却还是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不得不割地赔款,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屈辱的一页 。
看完这部电影 , 我非常敬佩这些名族英雄 。就像邓世昌 , 他誓与舰同沉 , 舰沉时,他明明可以上岸却不愿上岸,表明了他视死如归的决心 。可他的爱犬--太阳,却舍不得他的主人,便跳入大海中去救邓世昌,可他还是不愿上岸 。于是,邓世昌狠狠心把爱犬一同带入海中 。我看到这一幕时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场景令人十分感动!
我敬佩英雄 , 同样也憎恨小人 。那些日本人甚是可恶,想方设法占领中国的领土 。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 。现在,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可是,日本还想抢我们的钓鱼岛,他们难道还认为我们的国家是一百多年前那个任人宰割的时代吗?别再痴心妄想了!
我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以邓世昌这些民族英雄为榜样,努力学习 , 长大后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维旺(精?。?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经过在历史课上的学习与观看《甲午大海战》的电影之后,我的内心充满了悲愤 。愤,是对日本侵略者历史野蛮行径的铭记;悲,是对我们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哀伤 。观看《甲午大海战》的这部充满感伤的历史气息的电影,让我清楚地了解到了我们中国的那段历史 。这个中日甲午战争发生的19世纪末,是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的时代 。在那个我们清政府腐败与哀落的时代里,我国的北洋舰队的海上作战的实力水平从日渐下滑,而日本的水平逐渐超越中国 。影片中日本的民众及国家首领导为了国家团结一心,慷慨损资发展海军,壮大国家实力,没有看到自私贪财的官员 。而我们中国大清帝国 , 既骄傲也腐败 , 慈禧太后还天真的认为日本这个小国家不能返了中国,她将国库钱财用于修建颐和园和筹办自已的六十大寿 。而朝廷官员一味贪污,将买炮弹的钱全部中饱私襄 。?。∏逭嵌嗝吹母苡胛弈馨 。」僭贝蠖喽疾还斯液屠习傩盏陌参?nbsp;, 贪财享乐 。到头来,苦的始终是咱老百姓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战士们 。从历史中眺望我们这个看似美好却依然不乏贪污腐败的官员存在 。我们国家的官员应该要以史为鉴 , 勤政爱民不再贪污?。±挠萌ㄊ?nbsp;, 贪赃枉法必不得好下场 。我们的官员应该要像莲一样廉结 , 出淤泥而不染,依然身保圣结 。也应该像习总书记那样反对贪污,反对行贿受贿!其实 , 在我看来,的确,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部好片子,它恢弘大气又感情细腻,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或许就不